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1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一种检测假币的仪器在检测到假币时会亮起红灯,制造商称该仪器将真币误认为是假币的可能性只有0.1%。因此,该仪器在一千次亮起红灯时有九百九十九次会发现假币。上述论证的推理是错误的,因为()。【逻辑推理】
A.忽略了在假币出现时红灯不亮的可能性
B.基于一个可能有偏差的事例概括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C.忽略了仪器在检测假币时操作人员可能发生的人为错误
D.在讨论百分比时偷换了数据概念
E.没有说明该仪器是否对所有的假币都同样敏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误认假币的可能性是0.1%,不等于1000次中就一定有一次错误。题干明显在百分比的内涵上偷换了概念。
2、张先生:应该向吸烟者征税,用以缓解医疗保健事业的投入不足。因为正是吸烟,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疾病。要吸烟者承担一部分费用,来对付因他们的不良习惯而造成的健康问题,是完全合理的。李女士:照您这么说,如果您经常吃奶油蛋糕,或者肥猪肉,也应该纳税。因为如同吸烟一样,经常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样会导致许多严重的疾病。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样做是合理的,并且人们的危害健康的不良习惯数不胜数,都对此征税,事实上无法操作。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张先生和李女士争论的焦点()。【逻辑推理】
A.张先生关于缓解医疗保健事业投入不足的建议是否合理
B.有不良习惯的人是否应当对由此种习惯造成的社会后果负责
C.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否同吸烟一样
D.由增加个人负担来缓解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不足是否合理
E.通过征税的方式来纠正不良习惯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张先生的观点是“应当向吸烟者征税,用以缓解医疗保健事业的投入不足”,这是一个建议。李女士对这个建议持反对意见,所以两人争论的焦点最合理的概括是A选项,为正确答案。注意不能选B、D、E选项,因为这都不是张先生的观点。
3、老林被誉为“股票神算家”。他曾经成功地预测了1994年8月“井喷式”上升行情和1996年下半年的股市暴跌,这仅是他准确预测股市行情的两个实例。回答以下哪个问题对评价以上陈述最有帮助()。【逻辑推理】
A.老林准确预测股市行情的成功率是多少
B.老林是否准确地预言了2002年6月13日的股市大跌
C.老林准确预测股市行情的方法是什么
D.老林的最高学历和所学专业是什么
E.有多少人相信老林对股市行情的预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论证仅仅以两个实例说明老林预测准确,但关键是预测正确成功的比例是多少?如果成功率大,论证被加强,如果成功率低,论证被削弱,其他选项对于论证都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所以A是正确答案。
4、甲班考试结束后,几位老师在一起议论。张老师说:“班长和学习委员得优秀。”李老师说:“除非生活委员得优秀,否则体育委员不能得优秀。”王老师说:“我看班长和学习委员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不能得优秀。”陈老师说:“我看生活委员不能得优秀,但体育委员可得优秀。”基于以上断定,可推出以下哪项一定为真()。【逻辑推理】
A.四位老师中有且只有一位的断定为真
B.四位老师中有且只有两位的断定为真
C.四位老师的断定都可能为真
D.四位老师的断定都可能为假
E.题干的条件不足以推出确定的结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张、王两位老师的判断矛盾;李、陈两位老师的判断矛盾。四个判断两两矛盾,所以必然两真两假,故答案选B。
5、在品位高雅的期刊中,书评的版面与该书的销售量成正比。机场和超市的书摊只出售预计能大量销售的书,因此,在这些书摊上购书的人在买书之前就不能得到书评家的指导了,这些书评家经常在高品位的期刊上发表有关书评的文章。下面哪一项是对上述论述的有效批评()。【逻辑推理】
A.机场和超市中的书摊是为了引诱人们一时冲动地买书而设计的
B.机场书摊上可以买到的书的类型与超市书摊上可以买到的图书的类型不同
C.一本书预计会卖得好的事实并不能保证其实际销售量大
D.很多后来被誉为书评家的人从为垃圾杂志撰稿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
E.高品位的期刊不仅发表畅销书的评论,也经常发表预测畅销书的评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论证有两个前提,一是“销售量越大,书评越多”,二是“机场和超市的书摊只出售预计能大量销售的书”,结论是,“机场和超市销售的书没有书评”。要注意到“预计能大量销售的书”和“实际销售量大的书”是两个概念,要想得到“没有书评”的结论,就必须假设“高品位期刊不发表预计畅销书的书评”,E选项将这一假设否定对论证给予削弱。
6、张先生:常年吸烟可能有害健康。李女士:你的结论反映了公众的一种误解。我的祖父活了96岁,但他从年轻时就一直吸烟。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李女士反驳中存在的漏洞()。【逻辑推理】
A.试图依靠一个反例推翻一个一般性结论
B.试图诉诸个例在不相关的现象之间建立因果联系
C.试图运用一个反例反驳一个可能性结论
D.不当地依据个人经验挑战流行见解
E.忽视了这种可能:她的祖父如果不常年吸烟可以更为长寿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李女士是用其祖父作为反例来反驳张先生的一般并且是可能性结论,所以A、C选项正确说明了李女士反驳的方法,但注意方法不是漏洞。只有E选项正确说明了李女士反驳中,比较论证所存在的漏洞,所以正确答案选E。
7、张教授:有的歌星的一次出场费比诺贝尔奖奖金还高,这是不合理的。一般地说,诺贝尔奖得主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要远高于这样那样的歌星。李研究员:你忽视了歌星的酬金是一种商业回报,他的一次演出,可能为他的老板带来上千万的利润。张教授:按照你的逻辑,诺贝尔奖奖金就不应该设立。因为诺贝尔在生前不可能获益于杨振宁的理论贡献。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张教授反驳中的漏洞()。【逻辑推理】
A.张教授的反驳夸大了不合理个人收入的不良后果
B.张教授的反驳忽视了:降低歌星的酬金,意味着增加老板的利润,这是一种更大的不公正
C.张教授的反驳忽视了:巨额的出场费只属于个别当红歌星
D.张教授的反驳忽视了:诺贝尔生前虽然没有从设立诺贝尔奖奖金中获益,但他被后人永远铭记
E.张教授的反驳忽视了:商业回报不是个人收益的唯一形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张教授反驳李研究员所用的假设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奖金与歌星的酬金类似,也是一种商业回报”,所以,因为杨振宁的理论没有使诺贝尔获益,所以诺贝尔奖就不应颁给杨振宁。但是这一类比的假设不成立,因为商业回报仅仅是个人收益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所以答案选E。
8、一个社会是公正的,则以下两个条件必须满足:第一,有健全的法律;第二,贫富差异是允许的,但必须同时确保消灭绝对贫困和每个公民事实上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根据题干的条件,最能够得出以下哪项结论()。【逻辑推理】
A.S社会有健全的法律,同时又在消灭了绝对贫困的条件下,允许贫富差异的存在,并且绝大多数公民事实上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B.S社会有健全的法律,但这是以贫富差异为代价的。因此,S社会是不公正的
C.S社会允许贫富差异,但所有人都由此获益,并且每个公民都事实上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D.S社会虽然不存在贫富差异,但这是以法律不健全为代价的。因此,S社会是不公正的
E.S社会法律健全,虽然存在贫富差异,但消灭了绝对贫困。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给出了社会公正具有两个必要条件,形式化已知条件为:社会公正→(条件1并且条件2),由已知条件只能推出“社会是不公正的”,即B、D选项作为备选。再具体验证“后假推前假”,正确答案选D。
9、在一项调查中,对“如果被查出患有癌症,你是否希望被告之真相”这一问题,80%的被调查者作了肯定回答。因此,当人们被查出患有癌症时,大多数都希望被告之真相。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都能削弱上述论证,除了()。【逻辑推理】
A.上述调查的策划者不具有医学背景
B.上述问题的完整表述是:作为一个意志坚强和负责任的人,如果被查出患有癌症,你是否希望被告之真相
C.在另一项相同内容的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做了否定回答
D.上述调查是在一次心理学课堂上实施的,调查对象受过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E.在被调查时,人们通常都不讲真话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调查的策划者是否具备医学背景”与“调查的结果是否可信”是没有关系的,所以A不能削弱,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都给予了削弱,例如B选项说明人们的回答是基于“作为一个意志坚强和负责任的人”来回答的,而不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回答,C选项说明调查者也有相反的回答,D选项说明调查者不具有代表性,E选项则对调查结果是否真实提出质疑。
10、在某公司的招聘会上,公司行政部、人力资源部和办公室拟各招聘一名工作人员,来自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的三名毕业生前来应聘这三个不同的职位。招聘信息显示,历史系毕业生比应聘办公室的毕业生年龄大,哲学系毕业生和应聘人力资源部的毕业生着装颜色相近,应聘人力资源部的毕业生比中文系毕业生年龄小。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逻辑推理】
A.哲学系毕业生比历史系毕业生年龄大
B.中文系毕业生比哲学系毕业生年龄大
C.历史系毕业生应聘行政部
D.中文系毕业生应聘办公室
E.应聘办公室的毕业生比应聘行政部的毕业生年龄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到已知条件中共同出现的词项:哲学系毕业生和应聘人力资源部的着装颜色相近,应聘人力资源部的比中文系毕业生年龄小。“应聘人力资源部的”出现两遍,所以,他既不是哲学系的,也不是中文系的,是历史系的;这样“中文系年龄大于历史系(应聘人力资源部)大于应聘办公室”,所以哲学系的毕业生应聘办公室,由此可得B是答案。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