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笔译考试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口译笔译考试笔译初级模拟试题正文
《论语》汉译英第2章:学而篇(3)、学而篇(4)
帮考网校2022-05-17 11:33
《论语》汉译英第2章:学而篇(3)、学而篇(4)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口译笔译考试,帮考网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双语阅读相关内容,希望大家每天坚持练习,积极备考。

(一)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The Master said, "If the people be led by laws, and uniformity sought to be given them by punishments, they will try to avoid the punishment, but have no sense of shame. If they be led by virtue, and uniformity sought to be given them by the rules of propriety, they will have the sense of shame, and moreover will become good."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③;道之以德④,齐之以家,有耻且格⑤。”

【今译】

孔子说:“用法律命令来引导人民,用刑法来整齐统治人民,人民可以被动遵守而避免犯罪,但不知道廉耻是非。用道德教导人民,用礼教来整齐感化他们,人民不但懂得廉洁是非,而且从心里归服。”

【注释】

①道:同“导”,引导,教导。政:政策法令。②齐:整齐,统一,整治。刑:刑法,刑罚。③免:避免。无耻:不懂的为什么会耻辱,即不会明辨是非。④且:而且。⑤格:此处作“归服”讲。《礼记•缁衣》有“夫民,教之以德,齐心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格心”与“遁心”相对成文,一归服,一逃遁。

【评点】

孔子“道之以德”主张,构成了他的“德治”理论。“德治”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孔子和儒家是“德治”的倡导者。孔子的“德治”思想有很大的优点,就是特别重视民心向背对于国家治理的根本作用。怎样才能赢得民心,获得百姓的真心拥戴呢?孔子认为光靠严刑峻法是做不到的,那只能使百姓害怕,却不能使百姓从内心里拥戴你。要真正获得百姓拥护,必须靠“德治”,即所谓“以德取心”、“以德服人。”

儒家的治国论始终具有泛道德主义色彩,其弊病是往往把道德问题政治化和忽视法律建设,其优点是对领导集团有一种全社会的道德舆论监督,能使道德水平低的为政者树立不起光辉的形象。

(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had my mind bent on learning. At thirty, I stood firm. At forty, I had no doubts. At fifty, I knew the decrees of Heaven. At sixty, my ear was an obedient organ forthe reception of truth.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what my heart desired, without transgressing what was right."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③,六十而耳顺④,七十而从心所欲⑤,不逾矩。”

【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四十岁遇事不迷惑,五十岁懂得“礼”,已具有对于社会的变化和人生的道路的应变能力,六十岁听人谈话能明辨是非,七十岁顺从心里所想的去做,不会越出规矩了。”

【注释】

①有(yòu):同“又”,“十有五”即“十五”。②立:有自立,成立等意思,引申为说话做事有独立见解,能立足于社会。③知天命:简言之,谓之“知礼”;细言之,则是指对社会变化和人生道路的应变能力。④耳顺:听人谈话能明辨是非,能谛听逆耳之言。⑤从:随。逾(yú):超越。矩:规矩。

【评点】

本章是孔子自述70岁以前的人生规迹,有求学,立身、明道的回顾。写出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必然到自由,循序发展的过程。

“五十而知天命”的“知天命”,简言之,谓之“知礼”;细言之,则是指对于社会的认识和体察,对于社会变化和人生道路的应变能力。获得这种自觉意识,便可闻事物而“耳顺”,处事而“随心所欲,不逾矩”。那种完全从宗教神学观念或机械论出发,把孔子的“天命观”等同于“宿命论”的看法,以及把它解释为“自然发展规律”,都不免偏颇,都缺乏全面、动态的分析。孔子这种“知天命”思想,在中国古代反映着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觉醒,标志着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孔子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张一生学习并无愧地为社稷江山贡献一切。这种少有所学,长有所立、壮有所成,老有所为的思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代代相勉的格言。

这篇总结性自述昭示人们:①“志”最为要紧,立定志向,脚踏实地去做,才能成功。②孔子告诉人们,自己并不是天生圣人,自己的知识是学而知之。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人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求得发展。2555年前的孔子,给我们树立了“终身”进德修业的榜样。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是否有所收获呢?希望帮考网为大家分享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后续也可以多关注帮考网,这里有更多的考试资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口译笔译考试百宝箱离考试时间117天
学习资料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