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初级经济师考试备考资料正文
2024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历年真题精选0528
帮考网校2024-05-28 15:48
0 浏览 · 0 收藏

2024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共105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把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依据是()。【单选题】

A.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

B.金融工具的发行和转让流通的不同

C.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

D.金融交易的地理区域不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按金融工具的发行和转让流通的不同,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按照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划分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按金融交易的地理区域不同划分,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2、企业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这属于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单选题】

A.合理确定会计记账基础

B.配比

C.历史成本

D.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的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3、下列属于仲裁法一般原则的有()。【多选题】

A.仲裁独立原则

B.自愿原则

C.仲裁一裁终局原则

D.公开审理原则

E.仲裁保密原则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仲裁法的一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仲裁独立原则、仲裁一裁终局原则、仲裁保密原则。

4、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多选题】

A.抽象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

D.单方行政行为

E.具体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5、根据某商场2016年和2017年某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该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已知2017年与2016年相比,销售额指数为118%,价格指数为108%,则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单选题】

A.109%

B.108%

C.18%

D.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x价格指数,所以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 118%/108%≈109%,所以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9%。

6、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有()。【多选题】

A.完善调节功能

B.稳定宏观税负

C.推进依法治税

D.优化税制结构

E.提高中央税比重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包括:①优化税制结构;②完善调节功能;③稳定宏观税负;④推进依法治税。

7、在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属于诉讼程序法部门的法律有()。【多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诉讼程序法部门的主要法律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律师法、法官法等。

8、目前,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的普查有()。【多选题】

A.基本单位普查

B.住户普查

C.农业普查

D.经济普查

E.人口普查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每逄年份的末尾数字为3、8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在逄“0” 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在逢“6”的年份进行,均为每10年一次。

9、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单选题】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10、以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反映的数量关系包括()。【多选题】

A.结构

B.比重

C.规模

D.速度

E.密度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比较基数(存在零点),然后将两种相关的数加以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于反映现象的结构、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推荐视频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