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考试共100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第二章 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农业产业结构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现代区域分工理论主要解释了()。【单选题】
A.条件不同的国家(地区)间的分工和贸易现象
B.条件相同或相近国家(地区)间的分工和贸易现象
C.行业间的分工和贸易现象
D.一体化公司各部门间的分工现象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区域分工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获得新发展。现代区域分工理论试图解释条件相似或相近地区(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现象。
2、()是指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逐步加深,农业中的各生产部门,由从属性部门发展成为独立的部门。【单选题】
A.农业作业专业化
B.农业生产部门专业化
C.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
D.农业生产区域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农业生产部门专业化是指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逐步加深,农业中的各生产部门,由从属性部门发展成为独立的部门。例如: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逐步由种植业中相继独立出来成为专业化的生产部门。
3、按理______,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就应该尽力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单选题】
A.比较优势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竞争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既然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那么,该国就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具体地说,就是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就应该尽力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就应该尽力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4、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多选题】
A.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B.加快技术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C.以关联产业、互补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集群经济
D.加快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E.加速发展农村新型的社会化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②加快技术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③以关联产业、互补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集群经济;④加快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E项为加快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采取的措施。
5、根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主要是( )。【多选题】
A.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B.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条件
C.农村应主动创造条件承接中心城区转移、辐射和扩散的产业
D.进行政府宏观调控,避免市场调节
E.与中心城区建立起合理分工、互为支撑、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紧密联系的产业布局体系,实现城乡生产层面的衔接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根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主要是:①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条件。②农村应主动创造条件承接中心城区转移、辐射和扩散的产业,与中心城区建立起合理分工、互为支撑、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紧密联系的产业布局体系,实现城乡生产层面的衔接。③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要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提供战略规划,实施分类指导,集聚优势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
初级经济师专业如何选择?:初级经济师专业如何选择?选择经济师报考专业首先要考虑工作需求,有的单位评职称、加薪等都会对指定的专业有要求,这样考生也不用纠结考什么专业了,建议以工作单位的要求为准。2、 看工作领域与所学专业。多数学员选择考试的专业都会与自己的工作领域相关联,或者与今后工作发展方向相关。这样选择对备考来说,很多专业知识大家会有一定的实践认识,学习记忆都比较方便,3、 看难度(适用于零基础学员)。
2020年没基础怎么考过初级经济师?:2020年没基础怎么考过初级经济师?零基础考生第一年参加初级经济师考试,肯定要学习《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这是众多数科目的一个基础。选择经济基础知识之后,在根据自身时间等情况,增加一门《专业知识与实务》的学习。《专业知识与实务》的科目选择上,建议选专业性偏弱的科目,这样更好拿分。
2020年初级经济师准考证打印入口?:2020年初级经济师准考证打印入口?2020年初级经济师准考证打印入口暂未开通,具体可关注中国人事考试网。
2020-06-12
2020-06-12
2020-06-12
2020-06-12
2020-06-12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