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执业药师对该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时,用药建议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中药汤剂与西药隔开30分钟以上服用
B.应戒酒,以免影响盐酸二甲双胍的疗效
C.淸胃黄连丸为蜜丸,改用清胃黄连片
D.盐酸二甲双胍片与淸胃黄连丸同时服用
E.清胃黄连丸苦寒伤胃,不可过量或久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清胃黄连丸每丸重9g,为大蜜丸,不得与盐酸二甲双胍片合用。
2、根据辨证结果,应采用的治法是( )。【单选题】
A.清胃泻火
B.滋养肾阴
C.健脾益气
D.清肝泻火
E.阴阳双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脾胃气虚选用的治法为健脾益气。
3、某女,55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冷腹痛,小便清长,畏寒喜暖,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应选用的方剂是()。【单选题】
A.六磨汤加减
B.麻子仁丸加减
C.润肠丸加减
D.半硫丸加减
E.大承气丸加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便秘一阳虚寒凝证,症状: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畏寒喜暖,面色恍白,唇淡口和,腹冷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治法:温通开秘。方剂:半硫丸或附桂八味丸加减。中成药:桂附地黄丸与麻仁滋脾丸合用。
4、某女,45岁。不耐寒热,头晕,乏力,神疲自汗盗汗;舌淡少津,苔薄白,脉沉细。医生辨证为虚劳阴阳两虚证。应选用的中成药是( )。【单选题】
A.四物颗粒
B.四神丸
C.四君子丸
D.龟鹿二仙膏
E.六味地黄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5、细辛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单选题】
A.导致精子产生和成熟发生障碍,抑制女性患者卵巢功能
B.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见黄疸、肝大、消化道出血
C.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甚或因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致死
D.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并可发生急性粒细胞减少
E.心律失常,如心率减慢、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细辛的主要不良反应:细辛中的挥发油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可因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致死。细辛的急性毒性对小鼠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均有明显损害,其中对肺脏的病理损害最为严重。
6、根据八纲辨证,该证属于( )。【单选题】
A.表证
B.寒证
C.热证
D.虚证
E.阳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虚证皆为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症候,虚证临床表现常见的有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倦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细数。辨证要点:症状表现为不足、虚弱。
7、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常见的舌形是( )。【单选题】
A.胖嫩舌
B.齿痕舌
C.瘦薄舌
D.裂纹舌
E.芒刺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
8、按照对抗贮存法,宜与牡丹皮同贮的是( )。【单选题】
A.土鳖虫
B.蛤蚧
C.人参
D.泽泻
E.荜澄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
9、中西药联用时,麻仁丸与红霉素合用,可发生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是( )。【单选题】
A.影响吸收
B.影响代谢
C.增加排泄
D.影响分布
E.减少排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麻仁丸含有鞣质类成分不得与红霉素合用,影响红霉素的吸收。
10、九味羌活丸可用的药引和服用方法是( )。【单选题】
A.灯心草煎汤送服
B.淡盐水送服
C.黄酒送服
D.生姜煎汤送服
E.蜂蜜冲水送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等病证常用生姜和大冬送服,以增强散风寒、和脾胃之功,如九味羌活丸和附子理中丸。
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考试与执业西药师考试除药事管理与法规这个公共科目是相同的,其它两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
如何计算执业中药师考生的工作年限?:如何计算执业中药师考生的工作年限?执业中药师考生报名工作年限参照一下两点计算:(1)从事相关工作经历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时间的总和,其计算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2)全日制学历报考人员,未毕业期间经历不计入相关专业工作年限。非全日制学历:毕业前后都计入相关专业工作年限。全日制学历:只有毕业后的工作经历才计入相关专业工作年限。
今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通过率高吗?:今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通过率高吗?从近年执业药师考试的录取率及执业药师目前的刚需配置预测,今年执业药师考试的通过率应该不会再创新低,预计高于去年,徘徊在20%左右。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