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理财(中级)》考试共93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以下选项中,关于执行确认书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一般以客户的名义拟定
B.以第二人称“您”对执行内容进行确认
C.以客户的亲笔签名和签署日期结束
D.执行确认书应附在理财规划书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理财规划书应该把执行确认书附在理财规划书中,让客户在阅读理财规划书的同时就能够对需要确认的内容有所了解。执行确认书一般以客户的名义拟定,以第一人称“我”或者“我们”对执行内容进行确认,并以客户的亲笔签名和签署日期结束。
2、债券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 )。【多选题】
A.利率风险
B.信用风险
C.汇率风险
D.流动性风险
E.政策风险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债券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下面几类: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再投资风险、赎回和提前支付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3、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理财师需要掌握每个年龄段客户的特点,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侧重点、经济状况和风险偏好进行合理的保险配置,建议中年人客户的保险组合为()。【单选题】
A.意外险+定期寿险+医疗险
B.终身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
C.重疾险+住院险+津贴型保险
D.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保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理财师需要掌握每个年龄段客户的特点,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侧重点、经济状况和风险偏好进行合理的保险配置。1.工作不久、尚未结婚的年轻人处于形成期。由于此时年龄较小,投保保费较低,如果收入较高,可适当增加重疾险和定期寿险。建议年轻人的保险组合为意外险+定期寿险+住院医疗险。2.成长期的客户家庭责任感逐渐形成,夫妻双方也正处于收入高峰期,对子女、对父母都承担着责任,可选择保障性高的终身寿险、附加定期寿险、意外险、重疾险和医疗险。建议成家立业期客户的保险组合应为终身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3.成熟期的客户人到中年,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时代。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应当为自己构筑充分的保障。中建议中年人的保险组合应为重疾险+住院险+津贴型保险。4.衰老期的客户退休期间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退休金,由于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寿保险费率都很高,因此,普通的保障型保险已不宜购买。建议老年人的保险组合应为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保险
4、郭先生全年预缴个人所得税总额为()元。【客观案例题】
A.2860
B.2600
C.1020
D.134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计算郭先生月工资为13000元是每月应纳税。已知郭先生月工资为13000元,纳税起征点为5000元,根据税率表可知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则应预缴个人所得税=(13000-5000)×10%- 210=590(元);(2)计算郭先生月工资为6000元是每月应纳税。已知郭先生月工资为6000元,纳税起征点为5000元,根据税率表可知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则月应预缴个人所得税=(6000-5000)×3%=30 (元);(3)计算郭先生全年应纳税额。已知每年1月、2月、11月和12月发给工资13000元,其余8个月每月6000元,则全年预缴个人所得税总额=590×4+30×8=2600 (元)。
5、若按年计税、分月预缴,年度终了汇算时,郭先生全年的应纳税额为()元。【客观案例题】
A.1480
B.5020
C.1860
D.212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已知年薪为10万元,平均每月收入=100000÷12≈8333.33 (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平均每月应纳税额:(8333.33- 5000) ×10%- 210=123.333(元)。全年应纳税额123.333×12≈1480 (元)。
资产负债率分析有哪些内容?:分析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构成,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及各项资产和负债的比重和变化趋势。计算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分析企业的负债结构,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债务成本和偿债能力等方面,以及企业的债务风险和债务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例、资产质量和资产投资效益等方面,以及企业的资产配置和资产运营效率的合理性。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
单一客户授信限额如何管理?:单一客户授信限额如何管理?
衍生品交易业务的内部管理有哪些监管要求?:衍生品交易业务的内部管理有哪些监管要求?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