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为了帮助大家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帮考网给大家带来了2020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测试题。所选题目都是精选试题,保持每天有题目练习不仅可以保持做题的感觉,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有帮助。
1.下列四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布置中何项为正确?
A.当需要抗震设防时,高层建筑必须设地下室
B.需要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竖向体型应力求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C.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横向剪力墙的布置.尽量避免设置在建筑的端部附近及恒载较大的地方
D.高层框架结构体系,当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且平面宽度比长度短得多时,主要承重框架采用纵向布置的方案对抗风有利
答案:B
2.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在结构下部,框架剪力墙的位移与剪力墙单独的位移相比,前者比后者要( )。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答案:B
3.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采用D值法分析内力及位移,关于D值法与反弯点法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A.D值法与反弯点法的物理意义没有区别,都是以柱抗剪刚度比值分配楼层剪力
B.D值法中,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刚度的影响,反弯点法假定楼层梁刚度为无穷大,楼层柱反弯点在柱高度的中点
C.D值法和反弯点法柱的抗剪刚度都考虑了楼层梁约束的影响,反弯点法取柱高中点为反弯点位置,而D值法由计算确定
D.D值法中,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约束作用的影响,反弯点法中,柱的抗剪刚度不考虑楼层梁的影响
答案:B
4.对于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不包括( )。
A.抗拉强度
B.伸长率
C.冷弯性能
D.屈服强度
答案:D
5.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组合,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A.9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
B.8度.9度设防时,宜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
C.8度.9度设防时的大跨度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
D.8度设防的较高建筑及9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
答案:A
6.下列哪种状态不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A.梁挠度过大而影响外观
B.水池池壁开裂漏水而不能正常使用
C.细长柱到达临界荷载后压屈失稳而破坏
D.由于机器振动而导致结构的振幅超过按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限值
答案:C
7.( )是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荷载基本代表值,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对各类荷载规定的设计取值。
A.荷载标准值
B.荷载组合值
C.荷载频遇值
D.荷载准永久值
答案:A
8.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当不对称时下列哪种考虑是正确的?
A.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时,应计算扭转的影响
B.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时,对不利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
C.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扭转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D.平面不对称的结构不必计算扭转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
答案:C
9.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 )为依据的。
A.斜拉破坏
B.斜弯破坏
C.斜压破坏
D.剪压破坏
答案:D
10.平面过于狭长的建筑物,在地震时因两端地震波有相位差而容易产生不规则振动,故对L/B值予以限制,在设防烈度为6.7度时,该值最好不超过( )。
A.4
B.3
C.5
D.6
答案:A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用。帮考网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最后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取得理想成绩!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可以同时使用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可以同时使用吗?不可以同时使用,但是可以同时参加考试。若是需要使用时,则需要用在不同的单位。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有哪些?: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有哪些?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分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其中基础考试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信号与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职业法规、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结构设计、结构力学、结构试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而专业考试包括: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必须要先考基础才能考专业考试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必须要先考基础才能考专业考试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必须得先考基础,才可以参加专业考试。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设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其中,基础考试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专业考试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考试方法。
2020-06-02
2020-06-02
2020-06-02
2020-06-02
2020-06-02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