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试共85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甲公司是一家五星级酒店,为解决蒸汽不足的问题,从乙公司购进一台蒸发量为4t/h的燃气锅炉。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下列关于该锅炉安全管理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锅炉需进行水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定期检验
B.锅炉投入使用前60日内,向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C.锅炉有效期届满后30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D.锅炉出现故障时,乙公司全面检查及处理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选项B错误,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选项C错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选项D错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知识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考点】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规定 【考察方向】概念释义 【难易程度】易 【】
2、某氨碱厂氨压缩机厂房和液氯储区厂房外设置了以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下列警示标识设置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当心中毒、注意通风、噪声有害、戴护耳器
B.戴防护眼镜、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C.噪声有害、戴防毒面具、戴防尘口罩、当心中毒
D.当心中毒、注意通风、噪声有害、戴防毒面具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通过题干分析,上述场所危险有害因素是氨压缩机产生的噪声和氯气产生的中毒和窒息等危害,针对上述危害只有带防尘口罩起不到防护作用,所以C错误。 【知识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与要求 【考点】重点内容与要求 【考察方向】概念释义 【难易程度】易 【题库维护老师 ZD】
3、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内设一台容积为10m3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计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新的新型制冷含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单选题】
A.消除危险源
B.限制能量
C.故障一安全设计
D.隔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按照现代安全工程的观点,仞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 【知识点】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 【考点】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考察方向】概念释义 【难易程度】易 【】
4、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及其复审,是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公布,第80号修正),下列关于发证及其复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B.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可以在户口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参加培训
C.特种作业操作证一般每3年复审1次
D.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最多延长至每8年1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故选项D错误。 【知识点】对各类人员的培训 【考点】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和时间 【考察方向】概念释义 【难易程度】易 【】
5、某施工单位在施工工程中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的施工方案应当由( )和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单选题】
A.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B.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C.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
D.设计单位工程设计负责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2)土方开挖工程;(3)模板工程;(4)起重吊装工程;(5)脚手架工程;(6)拆除、爆破工程;(7)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在以上所列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知识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考点】施工和竣工验收【难易程度】中等【】
6、本题为历年真题,仅供参考。化学品储存企业,分库存储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各库间距均超过600米。其存储的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如下表。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下列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多选题】
A.相隔200米的两个150吨汽油储罐
B.储存20吨苯的库房
C.15吨液氨储存储区
D.储量为100吨的天然气站
E.储存0.6吨乙炔的工业气瓶储存区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历年真题,仅供参考)A为两个危险源,为超标 B,20/50<1不属于重大危险源C,15/10>1属于重大危险源D,100/50属于重大危险源E,0. 6/1<1不属于重大危险源。注:历年真题,现已取消500m的判定标准 【知识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考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考察方向】概念释义 【难易程度】易 【】
7、某水利发电企业依据相关要求和规范,组织制定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下列举措中,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单选题】
A.安装电气装置安全闭锁
B.在电器中设置熔断器
C.在水车室外放置耳塞
D.安装工业电视系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一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其中,减少故障和失误即通过增加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等来减轻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物的故障或事故的发生。电路中的熔断器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B属于薄弱环节,C属于个体防护,D属于监控装置 【知识点】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 【考点】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考察方向】概念释义 【难易程度】易 【】
8、事故树分析法是事故调查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符号为事故树逻辑门符号,其中表示任一事件单独发生,顶上事件都可能发生的符号是( )。【单选题】
A.
B.
C.
D.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中表达了两个要索,第一个是“任一事件单独发生,顶上事件发生",应为或门。第二个是顶上事件“可能”发生,就说明事件发生后仍需条件才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选项A,两事件同时发生时,顶上事件一定发生。选项B,任一事件单独发生,顶上事件一定发生。选项C,两事件同时发生时,顶上事件可能发生。 【知识点】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考点】故障树分析方法 【考察方向】概念释义 【难易程度】易 【】
9、2016年5月6日,某省甲市乙县H工业园区R国有控股集团Z冶金企业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9人重伤,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于当日5时32分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关于Z企业负责人事故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接报半小时内,应向R集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B.接报半小时内,应向H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C.接报1小时内,应向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D.接报1小时内,应向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本题中的事故属于一般事故,故Z企业负责人应在接报1小时内向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再由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2小时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相关部门。 【知识点】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 【考点】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 【考察方向】概念释义 【难易程度】易 【】
10、某工程总承包单位两名施工人员用卸料平台转运钢管时,由于卸料平台倾斜,造成2名作业人员和钢管一起坠落,坠落的钢管砸伤路过的分包单位3名工人,这起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是( )。【单选题】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 00人以下重伤,或者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n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知识点】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 【考点】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 【考察方向】案例应用 【难易程度】易 【】
02:322023-06-07
03:512023-06-07
03:112023-06-07
01:102023-06-07
02:432023-06-07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