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3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考试共85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某技术矿采掘企业自开办以来,一直不缴纳工伤保险费。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责令该企业限期参加工伤保险,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 )的滞纳金。【单选题】
A.万分之一
B.万分之二
C.万分之三
D.万分之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知识点】工伤保险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考点】工伤保险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考察方向】概念释义【难易程度】易【】
2、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到山西大同某煤矿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煤矿企业的新建煤矿还未建设完成就已进行井下采掘工作,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监察人员有权要求煤矿()。【单选题】
A.立即消除或者限期解决
B.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C.停止作业或者停产整顿
D.立即消除或者停产整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16条的规定,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有权要求煤矿立即消除或者限期解决;发现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要求立即停止作业。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是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之一,所以应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知识点】煤矿安全监察员的职权【考点】煤矿安全监察员的职权【考察方向】概念释义【难易程度】易【】
3、依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的某些行为可处以一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百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行为有()。【多选题】
A.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
B.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C.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D.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是拒绝提供有关情况资料的
E.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第三十六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知识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考点】事故发生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事故报告和调查规定的法律责任【考察方向】概念释义【难易程度】易【】
4、张某与某煤矿企业签订了一份3年期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的生效时间为2020年2月15日,合同约定了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则该试用期最长截止于()。【单选题】
A.2020年3月15日
B.2020年4月15日
C.2020年5月15日
D.2020年8月15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知识点】劳动合同的建立及相关权利义务【考点】用人单位享有依法约定试用期的权利【考察方向】概念释义【难易程度】易【】
5、某公司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关于该公司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该公司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按有关规定告有关部门
B.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该公司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一般事故由该公司安全员立即组织抢救
C.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该公司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一般事故和较大事故由该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立即组织抢救
D.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该公司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其他事故由该公司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立即组织抢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知识点】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的报告和处置规定【考点】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的报告和处置规定【考察方向】概念释义【难度】易【】
2023-03-29
2023-03-28
2023-03-28
2023-03-28
2023-03-28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