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能清肺止咳的药有( )。【多选题】
A.瓜蒌
B.竹茹
C.海蛤壳
D.枇杷叶
E.海浮石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瓜萎清肺润燥化痰,治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竹茹清热化痰而止咳,治肺热咳嗽,咳痰黄稠;海蛤壳既清肺热、去稠痰,又清痰火、散痰结,善治肺热或痰火郁结之喘嗽;枇杷叶性微寒,清肺止咳,治肺热咳喘痰稠;清肺化痰,治痰热咳喘之要药。海浮石善清肺化痰,为治痰热咳嗽之要药。故选ABCDE。此外,本章川贝母、浙贝母、马兜铃、胖大海亦能清肺止咳。
2、川芎茶调颗粒的使用注意是( )。【多选题】
A.血虚慎用
B.孕妇慎用
C.肝肾不足慎用
D.久病气虚慎用
E.肝阳上亢头痛慎用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川芎茶调颗粒的使用注意。川芎茶调颗粒的使用注意有久病气虚,血虚,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头痛,孕妇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故选ABCDE。
3、治湿浊中阻、脾胃不和的中成药是( )。【单选题】
A.香砂平胃丸
B.香砂养胃颗粒
C.良附丸
D.小建中合剂
E.附子理中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相似中成药主治的鉴别。香砂平胃丸与香砂养胃丸均治湿浊中阻证,但香砂养胃颗粒兼温中,治胃阳不足;香砂平胃丸兼和胃止痛,治脾胃不和;良附丸既温胃,又理气,故用于寒凝气滞证;附子理中丸温补中焦力强,故用于脾胃虚寒证。
4、草豆蔻的功效是()。【单选题】
A.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B.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C.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D.化湿,解暑
E.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草豆蔻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选项A当选。
5、性凉,既利尿通淋,又清热除湿、退黄的药是( )。【单选题】
A.冬葵子
B.地肤子
C.海金沙
D.灯心草
E.广金钱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广金钱草(金钱草)功效:①清热除湿,利湿退黄;②利尿通淋。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肝、肾、膀胱经。选项E正确当选。
6、某女,35岁。咳嗽痰血,证属阴虚火旺,宜选用的药是( )。【单选题】
A.党参
B.西洋参
C.山药
D.细辛
E.瓜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西洋参主治病证:①阴虚热盛之咳嗽痰血。②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③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选项B正确当选。
7、既能活血行气,又可祛风止痛的药物是( )。【单选题】
A.川芎
B.丹参
C.羌活
D.郁金
E.独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川芎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选项A当选。
8、蔓荆子除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外,又能( )。【单选题】
A.凉血止血
B.息风止痉
C.升阳止泻
D.祛风止痛
E.疏肝,透疹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蔓荆子功效:①疏散风热;②清利头目;③祛风止痛。选项D正确当选。
9、雷丸入丸散驱绦虫的每次的用量是( )。【单选题】
A.1-3g
B.5-10g
C.60-120g
D.12-18g
E.30-60g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雷丸用法用量:内服: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或入丸剂,每次5-7g(驱杀绦虫每次12-18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每日3次,连服3天。选项D当选。
10、若患者伴有胸胁胀闷,善太息,宜配用()。【单选题】
A.蒺藜
B.赭石
C.天麻
D.地龙
E.罗布麻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査蒺藜的主治病证。蒺藜主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肝气郁结之胸胁不舒、乳闭不通;风热之目赤翳障;风疹瘙痒。题干中患者的病证正是肝阳上亢导致的眩晕,并伴肝气郁滞。
26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70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考试难度上有什么不同吗?: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考试难度上有什么不同吗?相比中药学,药理学确实有一定难度。而药物分析也是大多数考生认为难于药剂学的,西药的专业一难度确实要高于中药的专业一。中西药二难度分析:中药鉴定从性状鉴定方面去考虑确实不是很难,不过它的理化方面的知识点却难得很。而且中药鉴定这门课变数确实很多,想要过专业二在这门上好好花点功夫吧。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的最大门坎,许多有着丰富工作检验的老药工硬是跨不过这道坎。
20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考试与执业西药师考试除药事管理与法规这个公共科目是相同的,其它两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
00:342020-06-05
01:282020-06-05
01:222020-06-05
01:002020-06-05
01:51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