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5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脾在窍为( )。【单选题】
A.目
B.口
C.耳
D.舌
E.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对五脏与五官关系的理解。五脏与五官的关系是:肝在官为目,心在官为舌,脾在官为口,肺在官为鼻,肾在官为耳及二阴。
2、治疗感冒不适宜的治法是( )。【单选题】
A.宣肺解表
B.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C.清热解毒
D.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E.补肾温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除体虚感冒可用补虚解表的中成药外,应忌服滋补类中药,因此不能选择补肾温阳法治疗感冒。
3、广豆根的正名是( )。【单选题】
A.山豆根
B.丹参
C.龙眼肉
D.甘草
E.梅花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中药正名与别名的掌握情况。山豆根为正名,其别名为广豆根、南豆根;丹参为正名,其别名为紫丹参、赤参;龙眼肉为正名,其别名为杜圆肉、益智;甘草为正名,其别名为粉甘草、皮草、国老;梅花为正名,其别名为绿萼梅、绿梅花。
4、针对此证,应采用的治法是()。【单选题】
A.清心泻脾,消肿止痛
B.温肾健脾,化湿敛疮
C.清利肝胆湿热
D.清热解毒止痛
E.滋养肾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口疮脾肾阳虚证的治法。口疮脾肾阳虚证的治法是温肾健脾,化湿敛疮。
5、该患者病位在于()。【单选题】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脏腑辨证。患者症状主要体现在消化方面,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时息时发,这些与脾失健运密切相关,所以病位在脾。
6、处方药名注焦,需调配炒焦品的是( )。【单选题】
A.柏子仁
B.半夏
C.山楂
D.黄芩
E.木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处方应付的掌握情况。处方药名注酒炒,需调配酒炒品,如酒黄芩、酒当归等;处方药名注焦,需调配炒焦品,如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焦栀子等;处方药名注姜制,需调配姜制品,如姜半夏等;处方药名注霜,需调配霜制品,如柏子仁霜等;处方药名注煨,需调配煨制品,如煨木香等。
7、维持体温的恒定,依靠气的( )。【单选题】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气的温煦作用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8、气幕防潮养护的特点有( )。【多选题】
A.没有防护作用
B.有防护作用
C.有吸湿作用
D.没有吸湿作用
E.首要条件是库房结构密封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安装这种气幕,首要条件是在库房结构密封,外界空气无法侵入的情况下进行,不然效果不佳。另外,由于气幕只有防护作用,而没有吸湿作用,因此配合除湿机使用效果更佳。
9、感冒为外感病证,最无诊断意义的症状是( )。【单选题】
A.头痛、咳嗽
B.恶寒、发热
C.关节红肿
D.鼻塞、流涕、喷嚏
E.脉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10、脉来若有若无,按之欲绝,此脉象是()。【单选题】
A.虚脉
B.细脉
C.弱脉
D.缓脉
E.微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脉诊常见病脉的脉象特点。①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令人有一种软而空豁的感觉,是无力脉的总称。多见于气血两虚,尤多见于气虚。②弱脉:沉细而应指无力。主气血两虚诸证。③微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常见于心肾阳衰及暴脱的患者。
执业中药师考试没有社保可以报考吗?:执业中药师考试没有社保可以报考吗?这个没有绝对性。需要看自己所在地区的要求,如果你所在省市需要提交社保,你无法提供,现场审核是无法通过的。有些地区一般需要提供社保证明的前提,都是非本地户籍考生才需要,也是为了限制异地报考等情况。所以具体都以当地出示的考试通知为主。
执业中药师考试可以异地考试吗?:执业中药师考试可以异地考试。根据往年考试规定,异地考试需办理转考手续。1. 考生向当地考试机构提出异地转考申请,需提交材料包括:个人申请一份(含有本人姓名,身份证号,考试名称,转入地所属省市名称,联系电话)和身份证复印件。2. 向地级市考试机构提交申请的,由地级市考试机构上报,开出证明后返回给市考试机构,由市考试机构发给考生。
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