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选项中图示饮片为淫羊藿的是( )。【单选题】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项:淫羊藿项:蓼大青叶;C项:番泻叶;D项:艾叶;E项:罗布麻叶。
2、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指标有( )。【多选题】
A.药物表观分布容积(V)
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C.血药浓度峰值()
D.血药浓度达峰时间()
E.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指标: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该用、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上的峰浓度()是与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有关的重要参数,也与药物吸收的数量有关,若低于有效治疗浓度,则治疗无效,若,超过最小中毒浓度,则能导致中毒。
3、处方中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其结构类型属于()。【单选题】
A.木脂素类
B.三萜皂苷类
C.甾体皂苷类
D.生物碱类
E.香豆素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以甘草皂苷含量最高。
4、药品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的制剂是( )。【单选题】
A.酒剂
B.口服乳剂
C.口服混悬剂
D.糖浆剂
E.口服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口服混悬剂的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若有沉淀物,经振摇后易再分散。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以滴计量的滴剂在标签上要标明每毫升或每克液体制剂相当的滴数。
5、在中医的常用治法中属于和法的是( )。【单选题】
A.消痰祛水
B.回阳救逆
C.消疮散病
D.清热解毒
E.表里双解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的区别。还因寒病的发生,常常是阳虚与寒邪并存,故温法又常与补法配合运用。和法的范围较广,分类也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凡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皆可投用和法,以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使病去人安。
6、除另有规定外,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的制剂是()。【单选题】
A.酊剂
B.糖浆剂
C.涂膜剂
D.煎膏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涂膜剂应避光、密闭贮存,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7、黄柏的适宜釆收时间是( )。【单选题】
A.初春发芽前
B.夏季植体枯萎时
C.春末夏初
D.秋冬两季
E.全年均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等。
8、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可引起肝肾损伤的中药是()。【单选题】
A.黄丹
B.朱砂
C.轻粉
D.雄黄
E.硫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砷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可与含巯基的酶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引起心、肝、肾和肠充血,造成肝小叶中心坏死,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等中毒现象。含砷类中药有砒霜、雄黄等,主要成分分别为三氧化二坤、二硫化二砷,二硫化二砷遇热易分解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
9、鱼腥草滴眼液中含有的羟苯乙酸是用作( )。【单选题】
A.增溶剂
B.润湿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助溶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鱼腥草滴眼液中含有的羟苯乙酸是用作抑菌剂。
10、下列图片中,图示饮片为天麻的是( )。【单选题】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项:大黄;B项:天麻;C项:商陆;D项:川牛膝;E项:鸡血藤。
执业中药师考试没有社保可以报考吗?:执业中药师考试没有社保可以报考吗?这个没有绝对性。需要看自己所在地区的要求,如果你所在省市需要提交社保,你无法提供,现场审核是无法通过的。有些地区一般需要提供社保证明的前提,都是非本地户籍考生才需要,也是为了限制异地报考等情况。所以具体都以当地出示的考试通知为主。
执业中药师考试可以异地考试吗?:执业中药师考试可以异地考试。根据往年考试规定,异地考试需办理转考手续。1. 考生向当地考试机构提出异地转考申请,需提交材料包括:个人申请一份(含有本人姓名,身份证号,考试名称,转入地所属省市名称,联系电话)和身份证复印件。2. 向地级市考试机构提交申请的,由地级市考试机构上报,开出证明后返回给市考试机构,由市考试机构发给考生。
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