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苦寒,有小毒,故不宜超量服用的药物是( )。【单选题】
A.甘松
B.枳壳
C.香橼
D.川棟子
E.枳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川楝子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有小毒,故不宜超量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选项D当选。
2、鸡内金的主治病证有( )。【多选题】
A.饮食积滞
B.遗精、遗尿
C.泌尿系或肝胆系结石症
D.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E.油气偏坠胀痛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鸡内金主治病证:(1)食积不化,消化不良,小儿疳积。(2)遗尿,遗精。(3)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选项ABC当选。
3、关于四逆散的配伍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柴胡疏肝解郁,透热外出,为君药
B.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臣药
C.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积,助君疏肝理脾,为臣药
D.甘草益脾和中,合白芍而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
E.全方配伍,辛散苦泄,甘缓柔肝,共奏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四逆散的配伍意义。四逆散中柴胡为君;白芍为臣;枳壳为佐药,甘草为使药。
4、半夏为温化寒痰之要药,其性能特点是( )。【多选题】
A.有毒而力较强
B.辛散温燥
C.苦能降泄
D.善祛脾胃湿痰
E.善祛经络风痰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半夏性味归经:本品辛散温燥,有毒而力较强,入脾、胃、肺经,善祛脾胃湿痰。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外用能消肿散结,可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选项ABD正确当选。
5、不属于香加皮使用注意的是( )。【单选题】
A.含强心苷而有毒
B.阴虚火旺者忌服
C.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D.大剂量可引起心律失常
E.不宜与西药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同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香加皮的使用注意。香加皮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者慎服;又含强心苷而有毒,大剂量可引起心律失常,全身震颤,甚则死亡,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不宜与西药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同用。故正确答案为B。
6、麻黄的功效有( )。【单选题】
A.泻肺平喘
B.宣肺平喘
C.敛肺平喘
D.清肺平喘
E.止咳平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选项B当选。
7、九味羌活丸中能够清除里热的药物是( )。【单选题】
A.川芎、苍术
B.黄芩、地黄
C.防风、黄芩
D.川芎、白芷
E.苍术、白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九味羌活丸的配伍意义。九味羌活丸用于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兼能清里热。其清解里热的药物为黄芩,地黄。故选B。
8、不属于附子适应证的是( )。【单选题】
A.肾阳虛
B.寒饮喘咳
C.胃寒腹痛
D.心阳虚胸痹
E.亡阳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附子的主治病证。附子归心、肾、脾经,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可用于亡阳证和心、脾、肾诸阳虚证及寒湿痹痛和阳虚外感。故正确答案为B。
9、某男,52岁。前列腺增生,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证属肾气不足,湿热瘀阻,宜选用的成药是( )。【单选题】
A.茵栀黄口服液
B.八正合剂
C.癃闭舒胶囊
D.三金片
E.癃清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癃闭舒胶囊扶正与祛邪并施,功能益肾活血,清热通淋,主治前列腺增生症属肾气不足,湿热瘀阻者,故选C。
10、需用黄酒送服的中成药是( )。【单选题】
A.跌打丸
B.舒筋活血片
C.接骨七厘片
D.七厘散
E.接骨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接骨七厘片的用法。接骨七厘片需用黄酒送服。故选C。
执业中药师考试没有社保可以报考吗?:执业中药师考试没有社保可以报考吗?这个没有绝对性。需要看自己所在地区的要求,如果你所在省市需要提交社保,你无法提供,现场审核是无法通过的。有些地区一般需要提供社保证明的前提,都是非本地户籍考生才需要,也是为了限制异地报考等情况。所以具体都以当地出示的考试通知为主。
执业中药师考试可以异地考试吗?:执业中药师考试可以异地考试。根据往年考试规定,异地考试需办理转考手续。1. 考生向当地考试机构提出异地转考申请,需提交材料包括:个人申请一份(含有本人姓名,身份证号,考试名称,转入地所属省市名称,联系电话)和身份证复印件。2. 向地级市考试机构提交申请的,由地级市考试机构上报,开出证明后返回给市考试机构,由市考试机构发给考生。
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