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四章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清半夏( )。【单选题】
A.降低毒性,增强燥湿化痰
B.降低毒性,增强降逆止呕
C.降低毒性,增强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D.降低毒性,偏于祛寒痰,健脾顺气,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
E.降低毒性,增强祛风化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内服,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②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⑥胆南星毒性降低,其燥烈之性缓和,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以清化热痰,熄风定惊力强,多用于痰热咳喘,急惊风,癫痫等症。
2、经炮制能改变或缓和药性的是( )。【单选题】
A.莱菔子
B.地黄
C.炉甘石
D.阿胶
E.甘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炮制的作用。生甘遂药力峻烈,醋甘遂毒性减低,峻泻作用缓和。生地黄,性寒,具清热、凉血、生津之功,常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衄、斑疹、热病口渴等症。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其药性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莱菔子为生升熟降的典型,生品能生能散,炒品变升为降,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炉甘石煅制后,碳酸锌转化为氧化锌,增强了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敛疮的作用。
3、闷煅法的操作特点是( )。【单选题】
A.一次性煅透,中间不得停火
B.煅至红透,反复煅至酥脆
C.密闭缺氧
D.高温锻至黑色
E.容器加盖煅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称扣锅煅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4、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的白芍炮制品是( )。【单选题】
A.炒白芍
B.酒白芍
C.白芍炭
D.醋白芍
E.土炒白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泻肝火,平抑肝阳,养阴除烦的功能。多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阴虚发热,烦躁易怒。①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用于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②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孪痛。③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最强。④土炒白芍可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适用于肝旺脾虚,腹痛腹泻。
5、常用豆腐煮的药物是( )。【单选题】
A.川乌
B.白扁豆
C.藤黄
D.黄芩
E.远志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扁豆衣:取净扁豆置沸水中,稍煮至皮软后,取出放凉,水中稍泡,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筛取种皮(其仁亦药用)。制川乌:取川乌,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清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豆腐制藤黄:大块豆腐,中间挖一长方形槽,将药置槽中,再用豆腐盖严,置锅内加水煮,煮至藤黄熔化后,取出放凉,待藤黄凝固,除去豆腐即得。或将定量豆腐块中间挖槽,把净藤黄粗末放入槽中,上用豆腐覆盖,放入盘中用蒸笼加热,蒸至藤黄全部熔化,取出,放凉,除去豆腐,干燥。每100kg净藤黄,用豆腐300kg。黄芩经过蒸制或沸水煮既可杀酶保苷,防止将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酶解成葡萄糖醛酸和黄芩素与汉黄芬素。又可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可保证饮片质量和原有的色泽。
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考试难度上有什么不同吗?: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考试难度上有什么不同吗?相比中药学,药理学确实有一定难度。而药物分析也是大多数考生认为难于药剂学的,西药的专业一难度确实要高于中药的专业一。中西药二难度分析:中药鉴定从性状鉴定方面去考虑确实不是很难,不过它的理化方面的知识点却难得很。而且中药鉴定这门课变数确实很多,想要过专业二在这门上好好花点功夫吧。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的最大门坎,许多有着丰富工作检验的老药工硬是跨不过这道坎。
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考试与执业西药师考试除药事管理与法规这个公共科目是相同的,其它两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