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3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莱菔子治寒痰喘咳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常配伍( )。【单选题】
A.紫苏子、芥子
B.青葙子、紫苏子
C.决明子、苍耳子
D.牛蒡子、枸杞子
E.蔓荆子、决明子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莱菔子配紫苏子、芥子:三药相合,既温肺化痰,又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喘咳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佳。选项A当选。
2、某男,38岁。症见身热,口渴,汗出,面赤,舌红起刺,苔黄燥,脉洪大,医师诊断为气分高热证,处方中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黄连
B.玄参
C.石膏
D.连翘
E.蝉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石膏的主治病证。石膏生用辛、甘,大寒,主以清泄,兼以透解,善于清泄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故正确答案为C。
3、桑寄生不具有的功效( )。【单选题】
A.安胎
B.益气
C.祛风湿
D.补肝肾
E.强筋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桑寄生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选项B当选。
4、磁石研末内服,成人每次用量是( )。【单选题】
A.3~6g
B.1~3g
C.9~30g
D.0.1~1g
E.0.1~0.5g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磁石的用量用法。磁石的用量用法是内服:煎汤,9~30g,打碎先下;入丸散,每次1~3g。故正确答案为B。
5、所选中成药的用法是( )。【单选题】
A.口服
B.吹敷患处
C.含服
D.煎煮
E.注射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冰硼散的用法。使用冰硼散时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故选B。
6、关于当归苦参丸的使用注意,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B.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热性药物
C.脾胃虚寒者慎用
D.忌食辛辣、油腻及腥发物
E.用手挤压粉刺,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然后外敷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当归苦参丸的使用注意。当归苦参丸使用注意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热性药物,忌吸烟,忌饮酒,忌食辛辣、油腻及腥发物。切忌用手挤压患处,特别是鼻唇周围。故选E。
7、与肉苁蓉功效相同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锁阳
B.骨碎补
C.核桃仁
D.失眠多梦
E.气虚欲脱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锁阳与肉苁蓉的功效均是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选项A正确当选。
8、薄荷除宣散风热外,又能( )。【单选题】
A.平肝明目
B.息风止痉
C.凉血止血
D.消肿疗疮
E.疏肝透疹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薄荷的功效有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故正确答案为E。
9、关于白芍的主治病证,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B.阴虚盗汗,表虚自汗
C.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
D.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E.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白芍的主治病证。白芍的主治病证有:①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②阴虚盗汗,表虚自汗。③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④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故正确答案为E。
10、辛热纯阳,峻烈有毒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附子
B.高良姜
C.干姜
D.丁香
E.肉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附子性能特点:本品辛热纯阳,峻烈有毒,入心、肾、脾经,药力颇强。上助心阳、 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又辛热走散,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治寒湿诸痛常投。选项A当选。
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考试难度上有什么不同吗?: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考试难度上有什么不同吗?相比中药学,药理学确实有一定难度。而药物分析也是大多数考生认为难于药剂学的,西药的专业一难度确实要高于中药的专业一。中西药二难度分析:中药鉴定从性状鉴定方面去考虑确实不是很难,不过它的理化方面的知识点却难得很。而且中药鉴定这门课变数确实很多,想要过专业二在这门上好好花点功夫吧。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的最大门坎,许多有着丰富工作检验的老药工硬是跨不过这道坎。
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考试与执业西药师考试除药事管理与法规这个公共科目是相同的,其它两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