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3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怀山药属于( )。【单选题】
A.采时、新陈类
B.炮制类
C.颜色、气味类
D.产地类
E.修治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与药名有关的术语,包括炮制、修治、产地、品质、采时与新陈、颜色与气味等内容。
2、阴虚证可见( )。【单选题】
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半身汗
E.绝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入睡则汗出,鲅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蒸发阴津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
3、与碱性中药联用使药物排泄加快,作用降低的西药有( )。【多选题】
A.头孢类抗生素
B.诺氟沙星
C.呋喃妥因
D.红霉素
E.吲哚美辛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碱性中药如煅牡蛎、煅龙骨、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陈香露白露片等,与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等联用时,酸性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4、胁痛肝郁气滞证的常用治法是()。【单选题】
A.养阴柔肝
B.滋养肾阴
C.清热利湿
D.疏肝理气
E.祛瘀通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胁痛的临床辨证分型及常用治法。胁痛肝络失养证的常用治法是养阴柔肝;瘀血阻络证的常用治法是祛瘀通络;肝胆湿热证的常用治法是清热利湿;肝郁气滞证的常用治法是疏肝理气。
5、具有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人体作用的气是()。【单选题】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气的分类的理解。卫气有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卫气布达于肌表,起着保卫作用,抵抗外来的邪气,使之不能入侵人体。《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不使外邪侵犯也。”
6、“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单选题】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虛热证
E.亡阴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对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的理解和运用。阴偏衰产生的是“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
7、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单选题】
A.五脏
B.六腑
C.五体
D.经络
E.气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作 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8、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单选题】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跷脉
E.阴维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冲脉上行至头,下行至足,前行胸腹,后行于腰背,贯通全身,能“通受十二经气血”,为一身气血之要冲。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9、郁金不能配用的是( )。【单选题】
A.朴硝
B.丁香
C.川乌
D.芒硝
E.水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药“十九畏”内容。硫黄畏朴硝(包括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包括母丁香)畏郁金,川乌(包括附子)、草乌畏犀角,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0、本方中需要先煎的中药是( )。【单选题】
A.附子
B.山药
C.干地黄
D.桂枝
E.泽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特殊药煎煮方法的掌握情况。附子有毒性,故先煎。
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执业中药师考试的合格标准是什么?:执业中药师考试的合格标准是什么?2019年3月20日之后,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规定四年为一个考试周期。即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四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各科的满分成绩是120分,及格分数线是72分。
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考试难度上有什么不同吗?: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考试难度上有什么不同吗?相比中药学,药理学确实有一定难度。而药物分析也是大多数考生认为难于药剂学的,西药的专业一难度确实要高于中药的专业一。中西药二难度分析:中药鉴定从性状鉴定方面去考虑确实不是很难,不过它的理化方面的知识点却难得很。而且中药鉴定这门课变数确实很多,想要过专业二在这门上好好花点功夫吧。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的最大门坎,许多有着丰富工作检验的老药工硬是跨不过这道坎。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