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不能与一般饮片混贮,并需设专人管理的是( )。【单选题】
A.矿石中药
B.易燃中药
C.毒性中药
D.动物类中药
E.矿物类中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毒性中药应严格按照有关的管理规定办理,设专人负责管理,切不可与一般饮片混贮,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原则包括( )。【多选题】
A.用药的时间和可疑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
B.可疑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C.停药或降低剂量后,可疑不良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
D.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E.所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可以用患者的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原则的内容掌握情况。
3、下列各项属于证的是( )。【多选题】
A.风寒犯肺
B.心气虚
C.膀胱湿热
D.下痢脓血
E.气分证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证的概念,D项下痢脓血属于症状。
4、蒙药理论中“药力”指的是( )。【单选题】
A.药物的酸味与咸味
B.药物的轻与重
C.药物的寒性与热性
D.药物的锐与钝
E.药物的燥与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蒙医认为,寒性或者热性为药力。从量的角度还分为寒、极凉、凉、微凉、中、微温、温、极温、热这些等级。
5、患者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诊断胸痹,辨析其证候是()。【单选题】
A.气虚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痰浊痹阻证
D.寒凝心脉证
E.气阴两虚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胸痹痰浊痹阻证的临床表现。胸痹痰浊痹阻证症见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6、煎煮中药一般用水量宜高出药面( )。【单选题】
A.2-4cm
B.3-5cm
C.4-6cm
D.5-7cm
E.6-8c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煎煮中药一般用水量以高出药面3-5cm为宜。
7、胸痹相关证候包括( )。【多选题】
A.气虚血瘀
B.气滞血瘀
C.痰瘀痹阻
D.气阴两虚
E.心肾阳虚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证候包括: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瘀痹阻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
8、患者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等,此属邪热里结为标,阴液受伤为本,标本俱急,应采用的治疗原则为( )。【单选题】
A.标本缓急
B.治疗宜早
C.急则治标
D.标本兼治
E.缓则治本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标本并重或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如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等,此属邪热里结为标,阴液受伤为本,标本俱急,治当标本兼顾,可用增液承气汤治之。
9、属于藏药配伍原则的有( )。【多选题】
A.找温和配伍
B.寒、热药性分别配伍
C.加减原则
D.君、臣、佐、使配伍
E.矫正药配伍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藏药理论中的药物配伍原则包括:君臣佐使配伍、寒热药性分别配伍、加减原则、找温和药配伍。选项E矫正药配伍是维吾尔医药理论中的配伍原则。
10、天麻钩藤饮适用的证候是()。【单选题】
A.眩晕肝阳上亢证
B.眩晕气血亏虚证
C.眩晕痰湿中阻证
D.眩晕肾精不足证
E.中风风痰入络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眩晕临床辨证分型及使用方剂。天麻钩藤饮适用于眩晕肝阳上亢证;归脾汤适用于眩晕气血亏虚证;左归丸适用于眩晕肾精不足证;半夏白术天麻汤适用于眩晕痰湿中阻证。
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执业中药师考试的时候都是哪些题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二. B型题(配伍选择题)三. X型题(多项选择题)
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的考试内容与执业西药师是不同的吗?执业中药师考试与执业西药师考试除药事管理与法规这个公共科目是相同的,其它两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
今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通过率高吗?:今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通过率高吗?从近年执业药师考试的录取率及执业药师目前的刚需配置预测,今年执业药师考试的通过率应该不会再创新低,预计高于去年,徘徊在20%左右。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2020-06-0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