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3年造价工程师《造价管理》考试共80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第四章 工程经济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盈亏平衡点降低,则使( )。【多选题】
A.收入的下限升高
B.收入的上限降低
C.成本的下限升高
D.成本的上限降低
E.项目抗风险能力增强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盈亏平衡点反映了项目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越低,达到此点的盈亏平衡产量和收益或成本也就越少,项目投产后的盈利的可能性越大,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也越强。
2、在价值工程活动中,首先将产品的各种部件按成本由高到低排列,然后绘制成本累积分配图,最后将成本累积占成本70%~80%的部件作为价值工程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称为()。【单选题】
A.因素分析法
B.强制确定法
C.ABC分析法
D.百分比分析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BC分析法又称重点选择法或不均匀分布定律法,是指应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对象。其基本原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抓住关键的少数可以解决问题的大部分。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一个产品的各种部件(或企业各种产品)按成本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起来,然后绘成费用累积分配图,然后将占总成本70%~80%而占零部件总数10%~20%的零部件划分为A类部件;将占总成本5%~10%而占零部件总数60%~80%的零部件划分为C类;其余为B类。其中A类零部件是价值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3、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中,进行系统从开发到设置完成这段期限与系统设置费之间的权衡分析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单选题】
A.计划评审技术
B.固定效率法
C.类比估算法
D.因素分析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如果要在短时期内实现从开发到设置完成的全过程,往往就得增加设置费。如果将开发到设置完成这段期限规定得太短,便不能进行充分研究,致使设计有缺陷,将会造成维持费增加的不利后果。因此,这一期限与费用之间也有着重要的关系。进行这项权衡分析时,可以运用计划评审技术( PERT)。
4、对于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 )。【多选题】
A.净年值
B.净现值
C.净现值率
D.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
E.增量投资回收期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净年值法;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IRR)法。
5、在价值工程活动中,通过分析求得某评价对象有价值系数V后,对该评价对象可采取的策略是( )。【单选题】
A.V<1时,提高成本或剔除过剩功能
B.V<1时,降低成本或提高功能水平
C.V>1时,降低成本或提高功能水平
D.V>1时,提高成本或剔除不必要的功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功能的价值系数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1)V=1。即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现实成本。这表明评价对象的功能现实成本与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成本大致相当。此时,说明评价对象的价值为最佳,一般无需改进。(2)V<1。即功能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偏高,而功能要求不高。这时,一种可能是由于存在着过剩的功能,另一种可能是功能虽无过剩,但实现功能的条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实现功能的成本大于功能的实际需要。这两种情况都应列入功能改进的范围,并且以剔除过剩功能及降低现实成本为改进方向,使成本与功能比例趋于合理。(3)V>1。即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该部件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此时,应进行具体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分配可能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
造价工程师注册过的用户名,今年化工工程师考试报名可以继续用吗?:造价工程师注册过的用户名,今年化工工程师考试报名可以继续用吗?可以继续使用。因为都是同一个网站进行网上报考。化工工程师考试一般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资格审查的方式,现场资格审查地点也就是当地人事考试中心;报名则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即中国人事考试网。
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有什么不一样?: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科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二级造价工程师考两个科目,分别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和《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
什么是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从事建设工程造价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