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1年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考试共96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第五章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结算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在出现“共同延误”的情况下,承担拖期责任的是( )。【单选题】
A.造成拖期最长者
B.最先发生者
C.最后发生者
D.按造成拖期的长短,在各共同延误者之间分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共同延误”承担拖期责任的原则是,首先判断造成拖期的哪一种原因是最先发生的,即确定“初始延误”者,它应对工程拖期负责。在初始延误发生作用期间,其他并发的延误者不承担拖期责任。
2、关于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非国有企业投资的建设工程,不应委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审核
B.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应当委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审核
C.承包人不同意造价咨询机构的结算审核结论时,造价咨询机构不得出具审核报告
D.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核对结论与承包人竣工结算文件不一致的,以造价机构核对结论为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的发包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竣工结算文件进行审核,并在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的约定期限内向承包人提出由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出具的竣工结算文件审核意见;逾期未答复的,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的,竣工结算文件视为已被认可。
3、在承包人提交的进度款支付申请中,本周期合计完成的合同价款中包括( )。【多选题】
A.本周期已完成单价项目的金额
B.本周期应支付的总价项目金额
C.本周期应支付的安全文明施工费
D.本周期应扣回的预付款
E.本周期应增加的金额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周期合计完成的合同价款,其中包括:①本周期已完成单价项目的金额;②本周期应支付的总价项目的金额;③本周期已完成的计日工价款;④本周期应支付的安全文明施工费;⑤本周期应增加的金额。
4、采用经审定批准的施工图纸及其预算方式发包形成的总价合同,除按照工程变更规定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外,承包人用于结算的最终工程量应是( )。【单选题】
A.发承包双方实际确认的工程量
B.总价合同各项目的工程量
C.工程量清单中约定的工程量
D.施工过程中实际签认的工程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采用经审定批准的施工图纸及其预算方式发包形成的总价合同,除按照工程变更规定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外,总价合同各项目的工程量是承包人用于结算的最终工程量。总价合同约定的项目计量应以合同工程经审定批准的施工图纸为依据,发承包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工程计量的形象目标或时间节点进行计量。
5、下列在施工合同履行期间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中,应由承包人承担的是( )。【单选题】
A.因工程损害导致的第三方人员伤亡
B.因工程损害导致的承包人人员伤亡
C.工程设备的损害
D.应监理人要求承包人照管工程的费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费用增加,发承包双方应按以下原则分别承担并调整合同价款和工期:(1)合同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2)发包人、承包人人员伤亡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3)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4)停工期间,承包人应发包人要求留在施工场地的必要的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5)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有什么不一样?: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科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二级造价工程师考两个科目,分别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和《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
什么是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从事建设工程造价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包括实习期吗?: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包括实习期吗?工作年限,是指报名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的时间总和。工作年限的累计如下:1、全日制学历只能从毕业后开始计算工作年限实习期不能计算在内;非全日制学历,自考、成考、函授等,工作年限则可以累加计算。2、非全日制本专科工作年限,如果连续取得学历的情况为:初中高中非全日制本专科;那么工作年限可以从高中毕业年算起。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