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1年造价工程师《造价管理》考试共80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第四章 工程经济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价值工程中的功能是指产品的()。【单选题】
A.基本功能
B.使用功能
C.主要功能
D.必要功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用户购买一项产品,其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产品本身,而是通过购买该项产品来获得其所需要的功能。因此,价值工程中的功能,一般是指必要功能。价值工程对产品的分析,首先是对其功能的分析,通过功能分析,弄清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哪些功能是不必要的,从而在创新方案中去掉不必要的功能,补充不足的功能,使产品的功能结构更加合理,达到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目的。
2、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过程中,设置费各项费用之间的权衡分析可采取的手段是()。【单选题】
A.改善原设计材质,降低维修频度
B.进行节能设计,节省运行费用
C.进行充分的研制,降低制造费用
D.采用计划预修,减少停机损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为了提高费用效率,在进行设置费中各项费用之间权衡分析时可采取的手段有:①进行充分的研制,降低制造费;②将预知维修系统装入机内,减少备件的购置量;③购买专利的使用权,从而减少设计、试制、制造、试验费用;④采用整体结构,减少安装费。
3、某工程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内每年初贷款500万元,年利率为10%,运营期前3年每年末等额偿还贷款本息,到第3年末全部还清,则每年末应偿还贷款本息()万元。【单选题】
A.606.83
B.665.9
C.732.01
D.953.6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每年末应偿还贷款本息A的计算过程如下:建设期第3年末的贷款终值F=500x(F/A,10%,3)(F/P,10%,1)=500x3.310x1.100=1820.5万元;每年末应偿还贷款本息A=1820.5x(A/P,10%,3)=1820.5/2.487=732.01万元。
4、甲、乙两个建设方案的现金流量如下表,已知基准收益率为10%,(P/A,10%,6)=4.355,(P/A,10%,3)=2.487,则最佳方案为( )。【单选题】
A.采用净现值法,NPV甲=306.5万元,NPV乙=43.5万元,甲方案最佳
B.采用最小公倍数法,NPV甲=306.5万元,NPV乙=443.5万元,乙方案最佳
C.采用年值法,NAV甲=70.38万元,NAV乙=17.49万元,甲方案最佳
D.采用研究期数法,NPV甲=175.03万元,NPV乙=253.67万元,乙方案最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寿命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的比选方法和所列指标的计算。答案A的计算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两个方案的寿命期不同,不能直接应用该数据;答案B和答案D均是计算错误,答案C采用的方法和计算正确。答案C的计算过程如下:甲方案现金流量图:NAV甲=-1000+300×(P/A,10%,6)×(A/P,10%,6)=70.38(万元)乙方案现金流量图:NAV乙=-1200+500×(P/A,10%,3)×(A/P,10%,3)=17.49(万元)
5、每年年末存款100元,若银行存款复利年利率为10%,则10年后该存款的总数为( )。【单选题】
A.259元
B.1548元
C.1594元
D.1726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由题意,10年后存款总数F=A(F/A,i,n)=100(F/A,10%,10)=100x15.937=1594元。
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有什么不一样?: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科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二级造价工程师考两个科目,分别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和《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
什么是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从事建设工程造价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包括实习期吗?: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包括实习期吗?工作年限,是指报名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的时间总和。工作年限的累计如下:1、全日制学历只能从毕业后开始计算工作年限实习期不能计算在内;非全日制学历,自考、成考、函授等,工作年限则可以累加计算。2、非全日制本专科工作年限,如果连续取得学历的情况为:初中高中非全日制本专科;那么工作年限可以从高中毕业年算起。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