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1年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考试共96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第二章 建设工程计价方法及计价依据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工程造价信息是一切有关工程造价的特征、状态及其变动的消息的组合,其特点有( )。【多选题】
A.区域性
B.多样性
C.专业性
D.系统性
E.可靠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工程造价信息的特点:(1)区域性。建筑材料大多重量大、体积大、产地远离消费地点,因而运输量大,费用也较高。尤其不少建筑材料本身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并不高,但所需要的运输费用却很高,这都在客观上要求尽可能就近使用建筑材料。因此,这类建筑信息的交换和流通往往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2)多样性。建设工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要使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资料满足不同特点项目的需求,在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专业性。工程造价信息的专业性集中反映在建设工程的专业化上,例如水利、电力、铁道、公路等工程,所需的信息有它的专业特殊性;(4)系统性。工程造价信息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内容和同类性质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的一连串信息。一切工程造价的管理活动和变化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同样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从多方面反映出来,因而从工程造价信息源发出来的信息都不是孤立的、紊乱的,而是大量的、有系统的;(5)动态性。工程造价信息需要经常不断地收集和补充新的内容,进行信息更新,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的动态变化;(6)季节性。由于建筑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施工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因素,使得工程造价的信息也不能完全避免季节性的影响。
2、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分为必需消耗的材料和损失的材料。在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时,必需消耗的材料包括( )。【多选题】
A.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
B.不可避免的场外运输损耗材料
C.不可避免的场内运输损耗材料
D.不可避免的现场仓储损耗材料
E.不可避免的施工过程中损耗材料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需消耗的材料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必需消耗的材料,是指在合理用料的条件下,生产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材料。它包括: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不可避免的材料损耗。
3、概算定额一般是在( )的基础上综合扩大而成的。【单选题】
A.施工定额
B.预算定额
C.概算指标
D.投资估算指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概算定额是以扩大分项工程或扩大结构构件为对象编制的,计算和确定劳动、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所使用的定额,一般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综合扩大而成的。
4、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造价指数按照指数的不同分为( )。【多选题】
A.设备指数
B.工器具指数
C.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
D.人工费指数
E.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指数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造价指数是由设备、工器具指数、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指数综合得到的。它也属于总指数,并且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类似,一般也用平均数指数的形式来表示。
5、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施工的( )。【单选题】
A.施工定额和产量定额
B.企业定额和时间定额
C.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D.时间定额和施工定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施工的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其前提是对工作时间按其消耗性质进行分类,以便研究工时消耗的数量及其特点。
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有什么不一样?: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科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二级造价工程师考两个科目,分别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和《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
什么是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从事建设工程造价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包括实习期吗?: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包括实习期吗?工作年限,是指报名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的时间总和。工作年限的累计如下:1、全日制学历只能从毕业后开始计算工作年限实习期不能计算在内;非全日制学历,自考、成考、函授等,工作年限则可以累加计算。2、非全日制本专科工作年限,如果连续取得学历的情况为:初中高中非全日制本专科;那么工作年限可以从高中毕业年算起。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