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0年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考试共96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第二章 建设工程计价方法及计价依据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计时观察方法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其中写实记录法不包括( )。【单选题】
A.图示法
B.数示法
C.曲线法
D.混合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写实记录法按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分为数示法、图示法和混合法三种,计时一般采用有秒针的普通计时表即可。
2、《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规定,招标时用于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材料价款调整的费用应计入( )中。【单选题】
A.分部分项综合单价
B.暂列金额
C.材料暂估价
D.总承包服务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暂列金额是指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暂定并包括在合同价款中的一笔款项。用于工程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工程设备、服务的采购,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合同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
3、下列各项工作时间,其长短与所担负的工作量无关,但与工作内容有关的是( )。【单选题】
A.辅助工作时间
B.由于施工工艺特点引起的工作中断时间
C.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
D.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是执行任务前或任务完成后所消耗的工作时间。准备和结束工作时间的长短与所担负的工作量大小无关,但往往和工作内容有关。这项时间消耗可以分为班内的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和任务的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
4、下列关于测时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测时法主要适用于测定定时重复的循环工作的工时消耗,是精确度比较高的一种计时观察法,一般可达到0.2~15s
B.测时法只用来测定施工过程中循环组成部分工作时间消耗,不研究工人休息、准备与结束即其他非循环的工作时间
C.选择法测时是间隔选择施工过程中非紧连接的组成部分(工序或操作)测定工时,精确度达0.2s
D.接续法测时每次要记录各工序或操作的终止时间,并计算出本工序的延续时间
E.观测的次数越多,资料的准确性越高,既经济,又现实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AB项,测时法主要适用于测定定时重复的循环工作的工时消耗,是精确度比较高的一种计时观察法,一般可达到0.2~15s。测时法只用来测定施工过程中循环组成部分工作时间消耗,不研究工人休息、准备与结束即其他非循环的工作时间; C项,选择法测时是间隔选择施工过程中非紧连接的组成部分(工序或操作)测定工时,精确度达0.5s; D项,接续法测时每次要记录各工序或操作的终止时间,并计算出本工序的延续时间; E项,观测的次数越多,资料的准确性越高,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这样既不经济,也不现实。
5、下列各项属于影响材料价格变动主要因素的有( )。【多选题】
A.生活消费指数
B.市场供需变化
C.材料生产成本变动
D.流通环节的多少
E.国际市场行情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影响材料价格变动的因素包括:(1)市场供需变化。材料原价是材料单价中最基本的组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反之,价格就会上升。从而也就会影响材料单价的涨落;(2)材料生产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材料单价的波动;(3)流通环节的多少和材料供应体制也会影响材料单价;(4)运输距离和运输方法的改变会影响材料运输费用的增减,从而也会影响材料单价;(5)国际市场行情会对进口材料单价产生影响。
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有什么不一样?: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科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二级造价工程师考两个科目,分别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和《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
什么是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从事建设工程造价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包括实习期吗?: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包括实习期吗?工作年限,是指报名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的时间总和。工作年限的累计如下:1、全日制学历只能从毕业后开始计算工作年限实习期不能计算在内;非全日制学历,自考、成考、函授等,工作年限则可以累加计算。2、非全日制本专科工作年限,如果连续取得学历的情况为:初中高中非全日制本专科;那么工作年限可以从高中毕业年算起。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