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信息考试时间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面试公告资格认定考试题库备考资料考试问答
各地信息
考试信息
考试时间
考试题库
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考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020-01-19 15:14:21|来源:帮考网
分享到:
教师资格考试考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与知识能力》里心理学知识小伙伴们都知道是占很大比重的,前面帮考网已经为大家带来过巴普洛夫、华生以及桑代克的相关理论,今天我们来说另一位心理学家——斯金纳以及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希望能够帮助小伙伴们加深理解和记忆。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重难点解析

1.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在环境中呈现引起满意结果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强化的种类还有很多,包括:

定时强化:在固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刺激)

变时强化(不定时强化):在一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但是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

定比强化:在固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得到强化

变比强化(不定比强化):在一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的到强化这个数量是不固定的。

(2)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惩罚可以分为:

正惩罚:给予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降低。

负惩罚:撤销愉悦刺激使得行为频率降低。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他强调程序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教学机器进行,这为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程序教学由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他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批评,竭力主张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后来还发展了不用教学机器,只使用程序教材的程序学习。

程序学习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给予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相当于“反应”,反馈信息相当于“强化”。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一般来说,在《教育与知识能力》中,对斯金纳的程序学习考察会比较多一点,但是其他考点小伙伴们也需要识记才行哦!帮考网将在之后为小伙伴们持续推出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祝小伙伴们能在本次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关键词阅读教师招聘考试特岗教师考试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10万+

    阅读量

  • 150万+

    粉丝

  • 1000+

    点赞数

最近考试
近期考试报名时间考试公告
  • 江苏宝应县教育部门所属高级中学11月22日查看
  • 江苏宝应县教育部门所属高级中学11月22日查看
  • 江苏天宁区区属学校11月22日查看
图书教材
实用工具
在线问答我要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