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3年公用设备师《动力工程》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五章 热工测试技术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当压力变送器的安装位置高于取样点的位置时,压力变送器的零点应进行( )。【单选题】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不迁移
D.不确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如果差压变送器的正、负压室与容器的取压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就不需要迁移。而在实际应用中,出于对设备安装位置和对于设备保养维护等方面的考虑,变送器不一定都能与取压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谓变送器的“迁移”,是将变送器在量程不变的情况下,将测量范围移动。迁移分为无迁移、负迁移和正迁移。通常将测量起点移到参考点“0”以下的,称为负迁移;将测量起点移到参考点“0”以上的,称为正迁移。当压力变送器安装位置高于取样点时,测得的压力比取样点低,所以应该将变送器零点进行正迁移以保证压力所处的正确范围。
2、在测量过程中,多次测量同一个量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单选题】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疏忽误差
D.允许误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该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A项,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指受一系列相关因素随机波动产生的误差;C项,疏忽误差又称粗差,其主要特点是无规律可循,且明显和事实不符合;D项,允许误差是指绝对误差的最大值。
3、使用全色辐射温度计时的注意事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不宜测量反射光很强的物体
B.温度计与被测物体之间距离不可太远
C.被测物体与温度计之间距离和被测物体直径之比有一定限制
D.不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冷端温度补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普朗克定律,物体在某一波长下的单色辐射强度与温度有单值函数关系,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高温计称为全色辐射温度计。其特点有:①测量对象一般为灰体,或者创造条件可近似认为的黑体,而不宜测量反射光很强的物体;②被测物体与温度计之间的距离和被测物体直径之比也有一定限制;③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冷端温度自动补偿措施,如为了补偿因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仪表示值误差。
4、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及压力条件下混合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对某混合气体,以下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百分比含量高则湿度大
B.露点温度高则湿度大
C.水蒸气分压高则湿度大
D.水蒸气饱和度高则湿度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空气有吸收水分的特征,湿度的概念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多少。它有三种表示方法:①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的水蒸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中水蒸气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②含湿量,它表示每千克干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的量,单位是千克/(千克·干空气);③相对湿度,湿空气实际含有的水蒸气质量(绝对湿度ρv)和同温度的饱和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气质量(绝对湿度ρs)的比值,用符号φ表示。本题中的百分比含量是水蒸气在混合空气中的质量百分比,并不是相对湿度。
5、不需要借助压力计测量流速的仪表是( )。【单选题】
A.热电风速仪
B.毕托管
C.圆柱形三孔测速仪
D.三管型测速仪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热电风速仪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把一个通有电流的发热体置于被测气流中,其散热量与气流速度有关,流速越大散热量越多。若通过发热体的电流恒定,则发热体所产生的热量一定。发热体温度随其周围气流速度的提高而降低,根据发热体的温度测量气流速度。由此可知热电风速仪不需要借助压力计进行流速测量。
公用设备工程师会取消吗?:公用设备工程师会取消吗?不会。本身这个考试是很难的,比较严格,明年要实行盖章制度。
公用设备工程师和设备管理工程师的区别?:公用设备工程师和设备管理工程师的区别?1.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是经过人事部门的全国统考合格后才会颁发知证书。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2003]24号),国家对从事公用设备专业道性工程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
公用设备工程师工作年限如何计算?:公用设备工程师工作年限如何计算?设计工作年限是指申报人取得经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正规学历前后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时间的总和;对于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学历并从事本专业设计工作后,又获得本专业本科或硕士学历的,其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习时间可作为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后的实践年限计算;专业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