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24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考试共34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建造师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连续梁的合龙,宜在一天中( )时进行。【单选题】
A.气温最高
B.常温
C.气温最低
D.任何温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连续梁(T构)的合龙、体系转换和支座反力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进行。因此答案为C。
2、地铁车站施工中,从地表面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然后在基坑内的预定位置由下而上 建造隧道主体结构及其防水措施,最后回填土并恢复路面的施工方法的是( )。【单选题】
A.盖挖法
B.新奥法
C.浅埋暗挖法
D.明挖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明挖法是从地表面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然后在基坑内的预定位置由下而上建造隧道主体结构及其防水措施,最后回填土并恢复路面的施工方法。
3、在施工生产中,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进行( )。【单选题】
A.第三方检测
B.检测
C.开盘鉴定
D.试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原材料、强度、凝结时间、稠度等应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
4、基坑内地基加固主要起( )作用。【多选题】
A.止水
B.提高土体强度
C.减少围护结构承受主动土压力
D.减少围护结构位移
E.防止基坑底隆起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基坑外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止水,并可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BDE选项,基坑内加固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减少围护结构位移,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防止坑底土体隆起破坏;防止坑底土体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足等。
5、如设计无要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盖梁拆除底模的时间应在( )。【单选题】
A.盖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
B.盖梁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后
C.预应力张拉完成后
D.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盖梁为悬臂梁时,混凝土浇筑应从悬臂端开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拆除底模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底模板。
6、关于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可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B.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C.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
D.混合料可采用沥青乳液进行护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严禁使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7、0摄氏度以下仍能移动、聚集,并发生冻胀的水是( )。【单选题】
A.吸着水
B.毛细水
C.薄膜水
D.重力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毛细水在毛细作用下逆重力方向上升一定高度,在0摄氏度以下仍能移动、积聚,发生冻胀。
8、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时,正确的浇筑顺序是( )。【单选题】
A.0号块、主梁节段、边跨合龙段、中跨合龙段
B.0号块、主梁节段、中跨合龙段、边跨合龙段
C.主梁节段、0号块、边跨合龙段、中跨合龙段
D.主梁节段、0号块、中跨合龙段、边跨合龙段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应当是先浇筑0号块,然后是墩顶梁端两则对称悬浇梁段,接着是边孔支架现浇梁段,最后是主梁跨中合龙段。
9、小型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建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 )的原则来完成。【单选题】
A.先地下、后地上,先浅后深
B.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C.先地上、后地下,先浅后深
D.先地上、后地下,先深后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地下管线、涵洞(管)等构筑物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涵洞(管)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进行,但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10、关于供热管道固定支架安装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固定支架必严格按照设计位置,并结合管道温差变形量进行安装
B.固定支架应与固定角板进行点焊固定
C.固定支架应与土建结构结合牢固
D.固定支架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与管道进行固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固定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与固定支座相关的土建结构工程施工应与固定支座安装协调配合,且其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②有轴向补偿器的管段,补偿器安装前,管道和固定支架之间不得进行固定;有角向型、横向型补偿器的管段应与管道同时进行安装与固定。③固定支架卡板和支架结构接触面应贴实,但不得焊接,以免形成“死点”,发生事故;管道与固定支架、滑托等焊接时,不得损伤管道母材。④固定支架、导向支架等型钢支架的根部,应做防水护墩。
2020-05-29
2020-05-29
2020-05-29
2020-05-29
2020-05-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