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师
报考指南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考试题库

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当前位置: 首页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历年真题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城乡规划师备考资料正文
2022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历年真题精选0528
帮考网校2022-05-28 12:49
0 浏览 · 0 收藏

2022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下列哪项属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描述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单选题】

A.高租金的居住区沿着交通线由中心向外发展

B.工业由内域转移到离中央商务区最近的过渡地带

C.大城市的生长是综合了多个中心的作用

D.住房向低级阶层居民过滤,居民向高级居住区过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B属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选项A,选项D属于霍伊特的扇形模型。选项C属于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城市土地利用多核心模型。

2、按照城市经济学原理,居民对住房的竞标租金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单选题】

A.收入

B.利率

C.消费偏好

D.交通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使用土地的厂商的出价与运输成本有关,运输成本越高,厂商能够支付的土地租金就越低,即“竞标租金越低”。而住户的出价与其收入、消费偏好和通勤成本有关。

3、下列关于城镇化率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城镇常住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B.城镇流动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C.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D.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驻地聚集区人口占全部人口(人口数据均用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4、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应用于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规模预测()。【单选题】

A.区域人口分配法

B.回归模型

C.类比法

D.区位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小城镇人口规模预测过程中,常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区域层面估测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其中包括:区域人口分配法;类比法;区位法。

5、某地区2009年末区域总人口为1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90万人;2010年末区域总人口为1100万人,其中城镇总人口为550万人。下列关于该地区城镇化率变化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单选题】

A.增加一个百分点

B.增加5%

C.增加6%

D.增加2.04百分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2009的城镇化率=490/1000=0.49,2010年的城镇化率=550/1100=0.5,所以城镇化率增加了一个百分点。

6、下列关于城市区域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区域地理条件是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要素

B.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和支撑

C.区域城镇化和人口聚集的发展趋势对城市发展规模有重要影响

D.区域内部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格局对城市职能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对区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而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支撑,区域是城市生产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市场。

7、下列预测方法,不适用于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是()。【单选题】

A.综合增长率法

B.联合国法

C.潜力模型法

D.时间趋势外推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城镇化水平预测的主要方法有:综合增长法、时间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联合国法等。

8、下列哪种情况会产生外部效应()。【单选题】

A.工人罢工要求提高工资

B.矿难造成矿山停产

C.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

D.生产过剩造成价格下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外部效应关系是指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当一种经济活动对其他的人或经济单位产生了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不能在市场中加以消除时,就发生了“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

9、根据经济学中以竞争性和排他性对物品的划分,不拥挤的城市道路属于()。【单选题】

A.私人物品

B.公共品

C.自然垄断物品

D.共有资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的消费物品的分类如下:

10、下列关于防洪安全布局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洪涝、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B.在流域规划中确定的蓄滞洪区,应作为禁建区

C.城市建设用地应根据洪涝风险差异,合理布局

D.在城市建设中,应根据防洪需要,为行洪留出足够的用地

E.多年没有发生洪水的河道可以作为建设用地逐步开发利用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防洪安全布局的基本原则是:(1)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洪涝、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2)城市建设用地应根据洪涝风险差异,合理布局;(3)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防洪排涝需要,为行洪和雨水调蓄留出足够的用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bkw.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提交
互动交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