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推理构成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分子。它是一种有机分子,尽管人们还没有在宇宙太空中直接观测到氨基酸分子,但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氢、水、氧、甲烷及甲醛等有机物,模拟太空的自然条件,已成功合成几种氨基酸。而合成氨基酸所用的原材料,在星际分子中大量存在。不难想象,宇宙空间也一定存在氨基酸的分子,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它们就有可能转变为蛋白质,进一步发展成为有机生命。据此推测,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也存在生命体,甚至可能是具有高等智慧的生命体。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推测()。
- A 、从蛋白质发展成为有机生命的过程和从有机分子转变为蛋白质的过程存在巨大的差异
- B 、高等智慧不仅是一个物质进化的产物,更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产物
- C 、在自然环境中,由已经存在的星际分子合成氨基酸分子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 D 、有些星际分子是在地球环境中找不到的,而且至今在实验室中也无法得到
- E 、人们曾经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体,但是最近的火星探测基本上否定了这个猜测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A】
论点是“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也存在生命体,甚至可能是具有高等智慧的生命体”,论据“宇宙空间中可以存在氨基酸和蛋白质”。显然,“存在构成生命的基础——氨基酸”和“存在生命”是不同的,A选项说明了上述不同,是对论证最好的反驳,所以A是正确答案。注意,不能选B,因为题干的论点主要是存在生命,而不是有高等智慧的生命。

- 1 【逻辑推理】张教授:尽管肉食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及各种微量元素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但是这些营养成分都可以在素食中找到,所以长期吃素食不会导致营养不良。李研究员:你说长期吃素食不会导致营养不良的观点我不同意。如果所有人都长期吃素食,则目前所有与肉食有关的产业将全部倒闭,由此产生的失业大军将使难以数计的人陷入贫困而营养不良。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李研究员的反驳中存在的漏洞()。
- A 、不当地假设:所有人都会长期吃素食
- B 、所反驳的并不是张教授的观点
- C 、忽视了这种可能性:与肉食有关产业的倒闭将促使新型食品工业尤其是素食产业的兴起
- D 、没有准确理解“营养不良”这一重要概念的含义
- E 、对肉食产业倒闭将导致大量人口失业缺乏有效的证据
- 2 【逻辑推理】某岛主要居民是由骑士和无赖两部分组成。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说假话。甲和乙是该岛上的两个居民,关于他们,甲说:“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 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 A 、甲和乙都是骑士
- B 、甲和乙都是无赖
- C 、甲是骑士,乙是无赖
- D 、乙是骑士,甲是无赖
- E 、无法断定
- 3 【逻辑推理】血液中的高浓度脂肪蛋白含量的增多,会增加人体阻止吸收过多的胆固醇的能力,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些人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减肥,能明显地增加血液中高浓度脂肪蛋白的含量。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 A 、有些人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则这些人一定是胖子
- B 、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特别是胖子,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液中出现高胆固醇的风险越来越大
- C 、体育锻炼和减肥是降低血液中高胆固醇的最有效的方法
- D 、有些人可以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减肥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 E 、标准体重的人只需要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就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 4 【逻辑推理】某校以年级为单位,把学生的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在一学年中,各门考试得分前10%的为优,后30%为差,其余的为良和中。在上一学年中,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 如果上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 、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
- B 、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
- C 、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
- D 、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
- E 、高二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中的学生
- 5 【逻辑推理】若成为白领的可能性无性别差异,按正常男女出生率102:100计算,当这批人中的白领谈婚论嫁时,女性与男性数量应当大致相等。但实际上,某市妇联近几年举办的历次大型白领相亲活动中,报名的男女比例约为3:7,有时甚至达到2:8,这说明,文化越高的女性越难嫁,文化低的反而好嫁;男性则正好相反。 以下除哪项外,都有助于解释上述分析与实际情况的不一致()。
- A 、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白领要求高,往往只找比自己更优秀的男性
- B 、与本地女性竞争的外地优秀女性多于与本地男性竞争的外地优秀男性
- C 、大学毕业后出国的精英分子中,男性多于女性
- D 、一般说来,男性参加大型相亲会的积极性不如女性
- E 、男性因长相身高、家庭条件等被女性淘汰者多于女性因长相身高、家庭条件等被男性淘汰者
- 6 【逻辑推理】生活成本与一个地区的主导行业支付的工资的平均水平呈正相关,例如,某省雁南地区的主导行业是农业,而龙山地区的主导行业是汽车制造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龙山地区的生活成本一定比雁南地区高。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的假设()。
- A 、龙山地区的生活质量比雁南地区高
- B 、雁南地区参与汽车制造业的人比龙山地区人少
- C 、汽车制造业支付的工资平均水平比农业高
- D 、龙山地区的生活成本比其他地区都高
- E 、龙山地区的居民希望离开龙山地区,到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生活
- 7 【逻辑推理】若成为白领的可能性无性别差异,按正常男女出生率102:100计算,当这批人中的白领谈婚论嫁时,女性和男性数量应当大致相等。但实际上,某市妇联近几年举办的历次大型白领相亲活动中,报名的男女比例约为3:7,有时甚至达到2:8,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越难嫁,文化低的反而好嫁;男性则正好相反。 以下除哪项外,都有助于解释上述分析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 A 、男性因长相身高、家庭条件等被女性淘汰者多于女性因长相身高、家庭条件等被男性淘汰者
- B 、与男性白领不同,女性白领要求高,往往只找比自己更优秀的男性
- C 、大学毕业后出国的精英分子中,男性多于女性
- D 、与本地女性竞争的外地优秀女性多于与本地男性竞争的外地优秀男性
- E 、一般来说,男性参加大型相亲会的积极性不如女性
- 8 【问题求解】5个男生、3个女生排成一列,要求女生不相邻且不可排两头,排法共有()。
- A 、2880种
- B 、2882种
- C 、2884种
- D 、2890种
- E 、2600种
- 9 【条件充分性判断】现将6个人分成A、B、C三组,要求甲、乙不能分到同一组,则有72种分法。() (1)每组至少2个人 (2)每组至多2个人
- A 、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 B 、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 C 、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 D 、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 E 、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 10 【逻辑推理】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晴远离伤害。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 A 、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
- B 、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 C 、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
- D 、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
- E 、植物油一般对人的眼睛健康都有益
热门试题换一换
-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weather because it()us so directly - what we wear, what we do,and even how we feel.
- Some studies confirmed that this kind of eye disease was()in tropical countries.
- 某矿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关于事故原因,甲、乙、丙、丁四位负责人有如下断定: 甲:如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那么肯定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乙:确实有人违反操作规程,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 丙: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设备故障,但并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
- 贾女士:我支持日达公司雇员的投诉。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年薪还不到10000元。 陈先生:如果说工资是主要原因的话,我很难认同你的态度。据我了解,日达公司雇员的平均年薪超过15000元。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陈先生反驳中存在的漏洞()。
- 7个数排成一排,奇数项成等差数列,偶数项成等比数列,且奇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积的差为42,首项、末项、中间项之和为27,则中间项为()。
- In this section, you are asked to write an essa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art. In your writing, you should 1)interpret the chart and 2)give your comment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Write your essay on the ANSWER SHEET.
- Benjamin Friedman believes that economic recessions may().
- (14)
- (16)
- How does the child develop his perception?()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