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在两缝后(靠近屏一侧)各覆盖一块厚度均为d,但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n2>n1)的透明薄片,从两缝发出的光在原来中央明纹处相遇时,光程差为()。
- A 、d(n2-n1)
- B 、2d(n2-n1)
- C 、d(n2-1)
- D 、d(n1-1)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A】
在均匀介质中,光程可认为是在相等时间内光在真空中的路程:光程差是指光线在通过不同介质之后,两段光线之间的差值。光程d=nx,x为在介质中所经历的几何路程,故两光线的光程差δ=n2x2-n1x1=d(n2-n1)。

- 1 【单选题】若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M移动了0.620mm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
- A 、269nm
- B 、539nm
- C 、2690nm
- D 、5390nm
- 2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在两缝后(靠近屏一侧)各覆盖一块厚度均为d,但折射率分别为的透明薄片,从两缝发出的光在原来中央明纹处相遇时,光程差为( )。
- A 、
- B 、
- C 、
- D 、
- 3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偏振片,则( )。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但明纹的亮度增强
- 4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偏振片,则( )。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但明纹的亮度增强
- D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 5 【单选题】若在迈克尔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M移动0.620mm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的波长为()。
- A 、269nm
- B 、539nm
- C 、2690nm
- D 、5390nm
- 6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nm,双缝间距2mm,双缝与屏的距离为300cm,则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相邻明条纹间距为()。
- A 、0.45mm
- B 、0.9mm
- C 、9mm
- D 、4.5mm
- 7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A 、使屏靠近双缝
-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 C 、把两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 8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600nm,双缝间距2mm,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cm,则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相邻明条纹间距为( )。
- A 、0.45mm
- B 、0.9mm
- C 、9mm
- D 、4.5mm
- 9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600nm,双缝间距2mm,双缝与屏的的间距为300cm,则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相邻条纹间距为( )。
- A 、0.45mm
- B 、0.9mm
- C 、9mm
- D 、4.5mm
- 10 【单选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在两缝后(靠近屏一侧)各覆盖一块厚度均为d,但折射率分别为和的透明薄片,从两缝发出的光在原来中央明纹处相遇时,光程差为( )。
- A 、
- B 、
- C 、
- D 、
热门试题换一换
- 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不可缺少的软件环境。网络软件主要包括( )。
- 某三相电路中,三个线电流分别为: =18sin(314t+23°)(A);=18sin(314t-97°)(A);ic=18sin (314+143°) (A)。当=10s时,三个电流之和为( )。
- 2mol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其绝热过程的△(pV)=-26Kj,则该过程的体积功W=()。
- 下图所示圆轴抗扭截面模量为,切变模量为G,扭转变形后,圆轴表面A点处截取的单元体互相垂直的相邻边线改变了角。圆轴承受的扭矩T为()。
- 在下面四条有关进程特征的叙述中,其中正确的一条是( )。
- 图示悬臂梁自由端承受集中力偶Me。若梁的长度减少一半,梁的最大挠度是原来的(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