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对已建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其工作内容有()。
- A 、了解固体废物的理化性质与堆存时间、堆存量
- B 、了解场地底部包气带渗透性能及防渗措施
- C 、确定受影响的含水层并绘制场地附近地下水流场
- D 、识别污染物可能的运移途径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A,B,C,D】
对于已经建成的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时,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固体废物的理化性质与堆存时间、堆存量;场地底部包气带渗透性能及防渗措施;场地附近地下水流场;污染物运移途径等。四个选项涉及的内容均需调查。

- 1 【多选题】对已建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其工作内容有( )。
- A 、了解固体废物的理化性质与堆存时间、堆存量
- B 、了解场地底部包气带渗透性能及防渗措施
- C 、确定受影响的含水层并绘制场地附近地下水流场
- D 、识别污染物可能的运移途径
- 2 【单选题】堆放的固体废物产生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是()。
- A 、细微颗粒、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 B 、细微颗粒、粉尘、毒气、恶臭
- C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气
- D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毒气、恶臭
- 3 【多选题】下列固体废物处置,不适用《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 A 、医疗废物
- B 、放射性废物
- C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 D 、镍镉电池厂废水处理污泥
- 4 【单选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
- A 、粉煤灰临时堆场的建设
- B 、电镀污泥暂存场的建设
- C 、铅锌尾矿库的监督管理
- D 、建筑垃圾场的监督管理
- 5 【单选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新建、扩建、改建及已建成投产的()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 A 、危险废物
- B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 C 、生活垃圾
- D 、餐饮垃圾
- 6 【单选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适用新建、扩建、改建及已建成投产的()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 A 、危险废物
- B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 C 、生活垃圾
- D 、餐饮垃圾
- 7 【单选题】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从而形成水污染。
- A 、渗滤
- B 、重金属
- C 、有毒、有害气体
- D 、有机体
- 8 【单选题】某企业排放甲污染物为持久性污染物。受纳水体功能为Ⅲ类,下游相邻功能区为Ⅱ类。受纳水体的设计径流量加污水量为10.0/s,排放点以下无区间径流及该污染物排放源。该污染物的标准限值见表1。表1假设河流上游来水背景浓度为零,采用河流零维模型计算,同时满足两个功能区要求的甲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为()。
- A 、0.50mg/s
- B 、0.75mg/s
- C 、1.00mg/s
- D 、1.25mg/s
- 9 【单选题】以下关于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水环境的说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是()。
- A 、禁止向水体倾倒含有汞、镉、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
- B 、禁止将含有铬、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埋入地下
- C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必须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 D 、禁止在江河、湖泊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
- 10 【单选题】某企业排放甲污染物为持久性污染物。受纳水体功能为Ⅲ类,下游相邻功能区为Ⅱ类。受纳水体的设计径流量加污水量为10.0/s,排放点以下无区间径流及该污染物排放源。该污染物的标准限值见下表。 假设河流上游来水背景浓度为零,采用河流零维模型计算,同时满足两个功能区要求的甲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为()。
- A 、0.50MG/S
- B 、0.75MG/S
- C 、1.00MG/S
- D 、1.25MG/S
热门试题换一换
- 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 化工区内新建液氯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有()。
-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应执行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基本草原保护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
- 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为()。
- 某企业拟建一个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 ( )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