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甲某是某大学学生,在校重伤乙某后,深知自己触犯法律,于是潜逃回家,其父得知情况后,对其错误进行训斥,并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令其到公安机关自首。甲自首后,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此事反映了法的()。
- A 、指引作用
- B 、评价作用
- C 、教育作用
- D 、强制作用
- E 、预测作用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A,B,D】
本题考核法的作用。指引作用体现在“深知已触犯法律”,故A当选。评价作用体现在“对其错误进行训斥”,故B当选。强制作用体现在“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故D项当选。
【错因分析】对于法的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不清楚。

- 1 【单选题】小学生王某,8岁,代表学校参与中外少儿书画大赛获一等奖,奖金5000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奖金由学校和王某各得一半
- B 、学校获得全部奖金
- C 、王某须经其监护人同意才可获得此奖金
- D 、王某无须经其监护人同意即可获得此奖金
- 2 【单选题】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在校期间,被宣告失踪、死亡或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劳动能力者,经办银行核实后,( )。
- A 、按规定上报总行,在税前予以核销
- B 、按规定上报总行,在税后予以核销
- C 、督促学生或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偿还贷款
- D 、督促借款学校偿还贷款
- 3 【单选题】小学生王某,8岁,代表学校参与中外少儿书画大赛获一等奖,奖金5 000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奖金由学校和王某各得一半
- B 、学校获得全部奖金
- C 、王某须经其监护人同意才可获得此奖金
- D 、王某无须经其监护人同意即可获得此奖金
- 4 【单选题】某学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3岁;该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8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校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则()。
- A 、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相同
- B 、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 C 、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的1.9倍
- D 、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 5 【多选题】甲某是某大学学生,在校重伤乙某后,深知自己触犯法律,于是潜逃回家,其父得知情况后,对其错误进行训斥,并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令其到公安机关自首。甲自首后,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此事反映了法的()。
- A 、指引作用
- B 、评价作用
- C 、教育作用
- D 、强制作用
- E 、预测作用
- 6 【客观案例题】与其他招聘来源相比,在校学生的特点是()。
- A 、容易被塑造与培养
- B 、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 C 、具有熟练的岗位技能
- D 、较为稳重和可靠
- 7 【客观案例题】与其他招聘来源相比,在校学生的特点是( )。
- A 、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 B 、容易被塑造与培养
- C 、具有熟练的岗位技能
- D 、较为稳重和可靠
- 8 【单选题】某学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3岁;该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8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校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则( )。
- A 、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相同
- B 、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 C 、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的1.9倍
- D 、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 9 【多选题】甲某是某大学学生,在校重伤乙某后,深知自己触犯法律,于是潜逃回家,其父得知情况后,对其错误进行训斥,并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令其到公安机关自首。甲自首后,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此事反映了法的( )。
- A 、指引作用
- B 、评价作用
- C 、教育作用
- D 、强制作用
- E 、预测作用
- 10 【单选题】某学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3岁;该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8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校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则( )。
- A 、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相同
- B 、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 C 、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的1.9倍
- D 、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