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66.8 km,宽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务,该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所需混凝土需由现场制备,并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该工程合同约定工期为85 d,经计算,摊铺机总工作量为320台班。项目部将整个标段划分为两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区段,每段安排一台摊铺机,按每天两班组织平行施工。当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时,由于业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 d,为赶工期,剩余摊铺工作拟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备用一台设备。为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项目部将施工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定期对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考核。当施工完成1 200 m长的路面时,针对影响路面质量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面板厚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6项指标,检测了已完的1 200 m长的路段,得到这6项指标不合格的频数(见表)。通过分析,找到了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后的施工中加强了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背景中对路面质量分析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并计算表格中。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这种分析方法叫因素分析法或排列图法(表)。

- 1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农村公路的5×16m简支板桥施工项目,桥梁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面面层为5cm厚沥青混凝土,采用租赁摊铺机摊铺。桥头附近为砂性黏土,地势平坦,施工单位拟在此布置预制梁场,所需普通工人主要在当地雇用。当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按规定进行了完整性检测。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购买了三套千斤顶,为使用方便,千斤顶、油泵随机组合起来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工期紧,新设备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事件二:在桥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安装伸缩缝后即进行5cm厚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摊铺机匀速行驶,技术员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针对事件二,改正错误之处。若按背景所述方法施工,可能产生哪些质量病害?
- 2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66.8km,宽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务,該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所需混凝土需由现场制备,并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该工程合同约定工期为85d,经计算,摊铺机总工作量为320台班。项目部将整个标段划分为两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区段,每段安排一台摊铺机,按每天两班组织平行施工。当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时,由于业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d,为赶工期,剩余摊铺工作拟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备用一台设备。为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项目部将施工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定期对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考核。当施工完成1200m长的路面时,针对影响路面质量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面板厚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6项指标,检测了已完的1200m长的路段,得到这6项指标不合格的频数(见表2)。通过分析,找到了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后的施工中加强了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按背景所述情况,在采用三班倒后,施工单位能否按时完成路面摊铺任务?说明理由。(列出分析计算过程)
- 3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66.8 km,宽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务,该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所需混凝土需由现场制备,并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该工程合同约定工期为85 d,经计算,摊铺机总工作量为320台班。项目部将整个标段划分为两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区段,每段安排一台摊铺机,按每天两班组织平行施工。当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时,由于业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 d,为赶工期,剩余摊铺工作拟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备用一台设备。为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项目部将施工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定期对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考核。当施工完成1 200 m长的路面时,针对影响路面质量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面板厚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6项指标,检测了已完的1 200 m长的路段,得到这6项指标不合格的频数(见表)。通过分析,找到了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后的施工中加强了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按背景所述情况,在采用三班倒后,施工单位能否按时完成路面摊铺任务?说明理由。(列出分析计算过程)
- 4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66.8 km,宽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务,该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所需混凝土需由现场制备,并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该工程合同约定工期为85 d,经计算,摊铺机总工作量为320台班。项目部将整个标段划分为两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区段,每段安排一台摊铺机,按每天两班组织平行施工。当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时,由于业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 d,为赶工期,剩余摊铺工作拟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备用一台设备。为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项目部将施工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定期对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考核。当施工完成1 200 m长的路面时,针对影响路面质量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面板厚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6项指标,检测了已完的1 200 m长的路段,得到这6项指标不合格的频数(见表)。通过分析,找到了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后的施工中加强了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背景中对路面质量分析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并计算表格中。
- 5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长21 km的二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宽12 m,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测量工作质量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测量管理制度,要求如下:(1)测量队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两人共同进行核对,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3)对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并签认,分工衔接的测量工作,由测量队或测量组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4)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检查均应做好检查记录。(5)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并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保存,具体归档资料包括:①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②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K6+280~ K6+910为土质路堑,平均挖方深度约13 m,最大挖深21.2 m,路段土质为细粒土。施工单位在进行路堑开挖时,先沿路线纵向挖出一条通道,再横向进行挖掘。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设置了渗沟排除地下水,但路床碾压时出现了“弹簧”现象。经检查分析,出现“弹簧”的原因是渗沟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床下局部路段地下水排不了,导致毛细水上升,使土的含水量偏高。指出施工单位进行路堑开挖所采用方法的名称。采用该方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 6 【单选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施工任务,按照如下的组结构模式对项目进行管理。其中X为公司职能部门,Y为项目部的职能部门。在进行基础施工时,进度控制部门通过计划值与实际值比较,发现进度推迟了,施工协调部门对进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夜班、增加设备、增加人工三种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后经项目经理决定采用增加夜班的方式,项目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同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可以有不同的项目结构的分解方法,项目结构的分解应与整个工程实施的部署相结合,并与将采用的合同结构相结合。项目结构分解可参考的原则不包括( )。
- A 、有利于绘制组织结构图
- B 、有利于项目目标的控制
- C 、有利于项目任务的发包
- D 、有利于项目任务的实施
- 7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4×20 m简支梁桥工程。桥梁采用扩大基础,墩身平均高10 m。项目为单价合同,且全部钢筋由业主提供,其余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或自购。在离本工程不远的江边有丰富的砂源,经检验,砂的质量符合要求。采砂点位于一跨江大桥下游150 m处,施工用砂均取自这里。项目部拟就14~34排架组织流水施工,如表1所示。
根据施工组织和技术要求,基础施工完成后至少10 d才能施工墩身。施工期间,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业主大型安装设备的进场,业主委托承包人对一旧桥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中的施工项目在原合同中有相同项目,承包人要求直接采用相关单价来处理加固费用。 事件二:在桥梁基础开挖完成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对槽基几何尺寸和标高这两项隐蔽工程进行了检查和验收,随即进入下一道工序。 事件三:施工单位准备开始墩身施工时,由于供应人的失误,将一批不合格的钢筋运到施工现场,致使墩身施工推迟了10 d开始,承包人拟就此向业主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问题 1.计算排架施工的流水工期(列出计算过程),并绘制流水横道图。 2.事件一中,承包人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事件二中,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项目是否完善?说明理由。并指出检查方式的错误之处。 4.针对事件三,承包人是否可以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说明理由。 5.指出背景资料中施工单位存在的违法行为,以及违反了哪部法律或法规?按有关规定如何处理?
- 8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66.8 km,宽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务,该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所需混凝土需由现场制备,并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该工程合同约定工期为85 d,经计算,摊铺机总工作量为320台班。项目部将整个标段划分为两个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区段,每段安排一台摊铺机,按每天两班组织平行施工。当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时,由于业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 d,为赶工期,剩余摊铺工作拟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备用一台设备。为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项目部将施工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定期对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考核。当施工完成1 200 m长的路面时,针对影响路面质量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面板厚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6项指标,检测了已完的1 200 m长的路段,得到这6项指标不合格的频数(见表)。通过分析,找到了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后的施工中加强了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按背景所述情况,在采用三班倒后,施工单位能否按时完成路面摊铺任务?说明理由。(列出分析计算过程)
- 9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农村公路的5 x16 m简支板桥施工项目,桥梁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面面层为5 cm厚沥青混凝土,采用租赁摊铺机摊铺。桥头附近为砂性黏土,地势平坦,施工单位拟在此布置预制梁场,所需普通工人主要在当地雇用。当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按规定进行了完整性检测。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购买了三套千斤顶,为使用方便,千斤顶、油泵随机组合起来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工期紧,新设备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事件(2):在桥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安装伸缩缝后即进行5 cm厚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摊铺机匀速行驶,技术员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针对事件(2),改正错误之处。若按背景所述方法E工,可能产生哪些质量病害?
- 10 【建造师案例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长21 km的二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宽12 m,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测量工作质量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测量管理制度,要求如下:(1)测量队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两人共同进行核对,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3)对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并签认,分工衔接的测量工作,由测量队或测量组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4)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检查均应做好检查记录。(5)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并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保存,具体归档资料包括:①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②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K6+280~ K6+910为土质路堑,平均挖方深度约13 m,最大挖深21.2 m,路段土质为细粒土。施工单位在进行路堑开挖时,先沿路线纵向挖出一条通道,再横向进行挖掘。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设置了渗沟排除地下水,但路床碾压时出现了“弹簧”现象。经检查分析,出现“弹簧”的原因是渗沟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床下局部路段地下水排不了,导致毛细水上升,使土的含水量偏高。指出施工单位进行路堑开挖所采用方法的名称。采用该方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热门试题换一换
- 属于Ⅲ级围岩基本质量指标或修正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的是( )。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和其他公害的法律。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对供料成本的控制措施包括( )。
- 管涵施工注意事项中,涵洞完成后,当涵洞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时,方可进行回填土。
- 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与底基层,但二灰土不应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 )水泥混凝土面板下,二灰土也不应作基层。
- 关于厂站水处理工艺管线的特点,说法有误的是()。
- 路基施工测量主要完成( )、恢复中线测量和测标高。
- 下列关于施工企业强令施工人员冒险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