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题(主观)
题干:C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目前的信用政策为“2/15.n/30”,有占销售额60%的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并享受公司提供的折扣;不享受折扣的应收账款中,有80%可以在信用期内收回,另外20%在信用期满后10天(平均数)收回。逾期账款的收回,需要支出占逾期账款额10%的收账费用。如果明年继续保持目前的信用政策,预计甲产品销售量为4万件,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乙产品销售量为2万件,单价300元,单位变动成本240元。如果明年将信用政策改为“5/10,n/20”,预计不会影响产品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的品种结构,而销售额将增加到1200万元。与此同时,享受折扣的比例将上升至销售额的70%;不享受折扣的应收账款中,有50%可以在信用期内收回,另外50%可以在信用期满后20天(平均数)收回。这些逾期账款的收回,需要支出占逾期账款额10%的收账费用。该公司应收账款的资金成本为12%。
题目: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损益变动净额,并据此说明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每年损益变动额:
增加的收入=1200-(4×100+2×300)=200(万元)
增加的变动成本=(1 200×40%×60/100-4×60)+(1 200×60%×240/300-2×240)=144(万元)
增加的现金折扣=1 200×70%×5%-(4×100+2×300)×60%×2%=30(万元)
增加的应收账款应计利息=4.6080-5.2320=-0.6240(万元)
增加的收账费用=1 200×30%×50%×10%-(4×100+2×300)×40%×20%×10%=10(万元)
增加的收益额=200-144-30-(-0.6240)-10=16.6240(万元)
由于信用政策改变后增加的收益额大于零,所以,公司应该改变信用政策。

- 1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税前收益增加额并据此说明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
- 2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损益变动额,并据此说明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
- 3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损益变动净额,并据此说明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
- 4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以下项目的变动额:边际贡献、现金折扣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收账费用、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5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以下项目的变动额:边际贡献、现金折扣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收账费用、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6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税前损益变化,并说明该信用政策改变是否可行。
- 7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损益变动净额,并据此说明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
- 8 【综合题(主观)】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以下项目的变动额:边际贡献、现金折扣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收账费用、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9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损益变动净额,并据此说明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
- 10 【计算分析题】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损益变动净额,并据此说明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
热门试题换一换
- 某股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如下:甲市的A国有企业占15%,乙市的B国有企业占40%,丙市的C个人独资企业占45%。2007年4月,该股份制企业拟与某集体企业合并。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定,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有(.)。
-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下列属于注册会计师拟实施的审计程序中通常可以使用审计抽样的是()。
- 下列各项中,不能在现金预算中反映的是( )。
- 除产业风险外,太平山机场还需面临各种经营风险,简要说明常见的七种风险管理工具。
- 对于组织管理层次及其信息需求,理解正确的有( )。
- 纳税人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登记的内容与工商登记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 )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 甲公司绕过传统的零售渠道,采用电子商贸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成为中国第一家网上购物商城。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该公司采取的战略是一种()。
-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6年3月甲公司购入一项设备用于安装某生产线。该设备购买价格为25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425万元,支付保险费用、装卸费用25万元。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等费用35万元。假定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入账价值为()万元。
- 计算经营性现金支出。
- 假设本年的资产周转次数提高到4,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计算本年的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比较本年的实际增长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和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的大小。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