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亿题库APP
联系电话:400-660-1360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第一章 论证有效性分析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赢家诅咒”是一个经济学,也是行为金融学的概念。最近,我一直在想,它会不会就要在中国楼市发生。
赢家诅咒的情形,主要发生在竞拍之中。拍卖时,市场只有一个卖家,但买家有很多。比如,古董、字画等艺术品,都会采取这种拍卖模式。
买家在竞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价,最后是出价最高者得。但是,从常识来看,这样不断的买家“恶性竞争式”加价,会把一个拍卖品的价格抬得过高,大幅超越其本来应有的价值。那么,最后付了巨资,拿到这个拍卖品的人可能会暗自后悔。
他拿到了那个拍卖品,是现场万众瞩目的人生赢家,但得到的却是一个“价值次品”——这些古人用过的瓶瓶罐罐或信手涂鸦根本就不值这个价。这就是赢家诅咒。
从理论上讲,中国的房地产商和购房者都是有着赢家诅咒风险的一群人。房地产商拿地,是竞拍的,卖家只有一个,即当地政府,而很多个买家竞价。最后,楼面价不断被刷新。
对购房者而言,由于这个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中介和房东(或者说先入楼市者)坐地起价、临时加价的现象司空见惯。实际上,前段时间,某些城市的学区房抢购大战,已经有点类似于拍卖了。真是天下奇观。
不过,由于中国楼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永远涨”的预期,帮助面临赢家诅咒的地产商和购房者似乎破除了这个“诅咒”。因为,还有更高的出价者来接盘。“离婚购房”、“贷款千万购房”的人,是否就是这么想的?
但是,这样的想法也许恰好就是即将崩盘的中国楼市“赢家诅咒”出现的前兆?【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2、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的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要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者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的制约。
再者,由于制衡的核心是权力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平衡就可以使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观念本身蕴含平等的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利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企业一定能够成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1:权力制衡对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
分析:未必,因为被分解的权力还可以相互勾结。
论证2:权力监督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内,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分析:未必,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理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论证3: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能确保企业的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从而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分析:未必,因为环境与条件也许非常不利于决策的实施。
论证4: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权力的平衡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分析:未必,因为运营平衡还包括了产品的供需、资产等方面的平衡。
论证5: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平等观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分析:未必,因为平衡不等于平等,另外平等的夫妻也可能经常吵架。
参考范文:
3、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下文摘录于“奥林匹克食品集团”给它的股票持有者的一份年度报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成本会逐渐下降,原因是企业改进了工艺从而提高了效率。以彩照冲印为例,1970年冲印一张3×5英寸的照片成本为50美分;到了1984年,成本降到20美分。食品加工的情况也一样。我们奥林匹克食品集团马上要迎来25周年庆典,这么长的从业经历,无疑可以使我们建立信心:本公司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加工成本下降
①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并不意味着加工成本会下降。工艺成本只是加工成本的一部分,加工成本还包括原材料采购及损耗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如果后面这些成本上升,则加工成本就不一定会下降。
②加工成本下降可能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例如人工成本减少、制造费用减少、原材料损耗费用减少等等。
③随着技术的发展,改进工艺可能会提高工艺成本,如果效率的提高不足以抵消工艺成本的上升,那么改进工艺反而会导致加工成本上升。
论证二:以彩照冲印业为例→加工成本下降
①彩照冲印业成本的变化不足以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再者照片成本由1970年的50美分到1984年的20美分,并不能说明加工成本下降,要考虑通货紧缩等因素而导致货币现值的变化。
②如果存在通货紧缩或其他原因,照片成本虽然由1970年50美分降到1984年20美分,但20美分的货币由于购买力比50美分的货币购买力强,反而说明加工成本上升。
论证三:以彩照冲印业为例→食品加工成本下降
彩照冲印业与食品加工业分属于两个行业,其行业特点并不相同,属于不当类比。其市场行情、技术变化以及消费者人群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推及另一个行业。
论证四:加工成本下降→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①成本不仅包括加工成本,还包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加工成本下降是总成本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加工成本下降,如果其他成本不降反升,也不可能得出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结论。
②即使加工成本下降,在其他成本没有下降或者上升的条件下,总成本仍可能是不变的甚至是上升的。例如:加工成本下降,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如若收入不变,利润反而会下降。
4、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上一个季度,美国经济下滑0.3%,英国经济下滑0.5%,欧洲和日本经济也略有下滑。全球性经济“硬着陆”的迹象愈发明显。根据出口订单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三季度,亚洲制造业国家钢铁原料需求在下降。例如,钢铁价格大幅下挫,反映了全球需求严重疲软;装船率的剧减,也表明了全球贸易萎靡。
针对上述现象,两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专家甲认为:刺激经济的重任目前落在了各国央行的肩上。所有主要大型经济体近几周都在大幅削减利率。大部分分析师批评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认为它导致了经济的收缩。因此,全球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鼓励银行放贷。虽然全球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已经缩水了50万亿美元。通过降低利率,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放贷的动力,而企业和个人也将有借款的动力。
专家乙认为:低利率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助长了通胀。1998年,当时新兴市场步入衰退阶段,但是欧美仍在经济增长,油价却仍然保持在每桶近70美元。毋庸置疑,需求收缩在短期内能让通胀降温。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利润减少会引发供给收缩。高通胀在经济萧条时也会存在。这种情形之前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美、英、欧洲、日本经济下滑→全球性经济开始“硬着陆”
①英、美、欧洲、日本经济的状况不能说明整个世界的实际情况,有“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同时,百分比没有基数,也得不出“硬着陆”的结论。两个特殊行业的状况也不能反映全球的实际情况。
②美、英、欧洲、日本经济下滑只能说明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其他国家可能经济运行良好,全球经济未必“硬着陆”。
论证二:钢铁价格大幅下跌,装船率剧减→全球需求严重疲软、贸易萎靡
钢铁价格以及装船率的高低变动不能反映全球经济市场的情况。钢铁和船舶只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其中两个因素,我们并不知道其他因素是否与其有相反的变化,如果其他因素,例如煤炭、电力行业发展升温,则说明全球的贸易不会出现萎靡。该论证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论证三:大部分分析师批评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导致了经济的收缩→全球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鼓励银行放贷
大部分分析师批评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导致了经济的收缩,这是部分分析师的观点,不代表各国政府的观点,因此,无法得出全球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鼓励银行放贷的结论,该论证显然有“偷换概念”之嫌。
论证四:降低利率→增加金融机构放贷动力以及企业和个人的借款动力
财富负效应削弱了家庭的贷款需求,它们的新增储蓄必须弥补其财富的缩水,否则也不会轻易贷款。经济衰退也减少了那些财务状况健康的企业的贷款需求,因为它们觉得没有必要此时实施业务扩张。因此,当一个大资产泡沫破裂时,信贷收缩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理性反应。削减利率并不能扭转这一趋势。
论证五:低利率稳定金融市场→助长通货膨胀
“低利率稳定金融市场”未必会“助长通货膨胀”。即使利率降低了,但是如果人们不需要花钱,认为钱还是存在银行比较安全,不取出来消费,那么不一定会助长通货膨胀。
论证六:1998年新兴市场步入衰退阶段,但欧美经济仍在增长→需求收缩在短期内能让通胀降温
1998年新兴市场步人衰退阶段,但欧美经济仍在增长,它可能只是个例,不代表其他年份或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不必然得出需求收缩在短期内能让通胀降温的结论,该论证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
5、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下面是一家饮料公司的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近期分别推出了果汁饮料和运动型功能饮料,因此可以看出目前的新型饮料是存在市场机会的,我们公司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加大投资力度。
一些酒吧顾客调查结果显示,许多经常消费梦幻葡萄酒的顾客会在饮用时加入一些star冰饮。考虑到新的市场机会和调查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研制一种新型的star冰饮葡萄酒来提高公司的销售额。这种饮料能够吸引新的顾客,同时留住那些可能转向消费star冰饮的顾客。star冰饮葡萄酒将会比我们公司不久前推出的star冰饮加强型饮料更成功,因为顾客很容易把它和普通的star冰饮区分开。
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新型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根据学生求新心理,这种新型的饮料一定会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应加大投资
①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加大投资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消费者偏好、市场容量、市场发展潜力等,而不能仅仅依赖竞争对手的一个行为。
②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并不能说明还有市场机会,我们不知道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因为其本身对产品市场判断失误,甚至是恶意误导市场走向,那么本公司就应该从实情出发,不加大相应的投资力度。
论证二:消费梦幻葡萄酒的顾客会在饮用时加入star冰饮→研制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提高销售额
①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提高销售额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这种冰饮葡萄酒,本身有着良好的口味,获得消费者喜爱,很容易打开市场。其次,酒类饮料的市场处于转型期,原有的酒类饮料逐渐退出市场,而star冰饮葡萄酒通过好的宣传,趁机占领市场,并不能仅依赖消费者在饮用其他酒时加入star冰饮。
②酒吧消费者习惯往葡萄酒里加入star冰饮,不代表研制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会提高销售额。喜欢这么喝的,可能只限于消费者在酒吧的时候,所以这种饮料,不一定会受到酒吧以外的消费者的青睐。销售这种饮料所获得的利润,可能很难超过葡萄酒和star冰饮一起卖的利润。所以,酒吧也不一定会选择出售这种饮料。
论证三:顾客很容易区分star冰饮葡萄酒和普通star冰饮→star冰饮葡萄酒会卖得更好
①star冰饮葡萄酒会比star冰饮饮料更加成功,依靠的可能不仅仅是两种饮料易于区分,可能是因为葡萄酒比饮料拥有较多的消费者,葡萄酒的口味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人们总是对新出的产品有新鲜感,更愿意去消费新型产品。
②顾客能否区分这两种饮料,和star冰饮葡萄酒能否卖得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顾客选择哪种饮料,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饮料是否符合自己的口感,如果star冰饮葡萄酒的口感不如普通的star冰饮,那么很有可能普通的star冰饮会卖得更好,而不是star冰饮葡萄酒。
论证四:学生具有求新心理→可以将这种新型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
①使得此种饮料打开学生市场可能不仅仅因为学生的求新心理,而是其他因素。如首先是口感,这是购买饮料的首选因素,口感好自然对打开市场很有益。其次是健康,如果饮料能有益于健康那么很多学生也会有所侧重。再次是包装,新颖时尚的包装也会吸引很多学生。
②学生具有求新心理并不意味着将这种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就能有所成效。学生的求新心理,可能驱使学生买第一次、第二次,但是时间一长,如果此种饮料本身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购买。再者说,学生喜爱的大多数还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这种酒类饮料会被很多学生下意识地排斥。
参考范文: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