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
题干:陈某,男性,26岁,大学,未婚,某公司高级主管。自我陈述:2年前参加工作,因平时工作表现出色,深受领导赏识,一年前被提拔为公司高级主管,具体负责业务方面的工作,当上公司业务主管后不久,市场行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难以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感到自己压力很大;同时也担心因此会失去领导对他的器重。晚上逐渐出现失眠,多梦,或难以入睡,一到床上脑子就感到很清醒,想法很多,一个接一个,顾虑重重;然而白天没有精神,无精打采。同时感到工作效率也明显比以前差,记忆力明显减退,刚做过的事过一会就忘了,常常丢三落四。心情也变得很烦躁,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对下级员工发火,领导还以为他是管理严格。同时感到腰酸背痛,头昏沉沉的,有时还有头痛,脖子发硬。觉得平时的灯光特别刺眼,别人讲话声稍微大一点就感到受不了,觉得声音很响。因感到无法摆脱这种状态而主动前来咨询。心理测验:项目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情SCL-904.21.03.22.22.41.51.01.01.2MMPI报告:LFKHsDHyPdMfPaPtScMaSi粗分:2171322453722331344182240T分:4389458810289696460115716566第二次咨询问答摘要:(心理咨询师简称“咨”,求助者简称“求”)咨:你好,这个星期来,你觉得有什么变化吗?求:没什么大的变化,还是睡不好,记性很差,腰酸背痛,提不起精神。咨:你是说“睡不好,记性很差,腰酸背痛,提不起精神”,是这样的吗?求:是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咨:你最近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求:工作也不顺利,压力很大,老板催得很紧,手下的员工又不理解我,我真是两头受气,心情很烦,不开心,经常想发脾气。咨:你是说这些事情使你感到很心烦,不开心,想发脾气,是这样的吗?求:是的,我也认真考虑过,可能是我心太急,太在意名利,怕完不成任务会失去老板的信任。咨:嗯,你再说一下。咨询小结:总共进行了4次心理咨询,首次咨询时,双方通过协商制定了心理咨询方案,明确了求助者心理紊乱的性质,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心理测验。第二次咨询双方共同探讨了其心理紊乱形成的原因,消除其对目前状态的过分担心,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同时教会其做放松训练,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和心态。第三次咨询时对前两次咨询所取得的进步给以巩固,对还存在的过分在意老板的认识问题进行了调整。第四次咨询时做了SCL-90测验,各因子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求助者主观感觉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题目:
“心理咨询师:嗯,你再说一下……”这里采用的咨询技术是()。 - A 、情感表达
- B 、鼓励和重复
- C 、解释
- D 、情感反应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正确答案:B】
鼓励具体表现为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鼓励除促进会谈继续外,另一个功能则是通过对求助者所述内容的某一点、某一方面作选择性关注而引导求助者朝着某一方向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 1 【单选题】
在这一段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 A 、解释性提问
- B 、开放式提问
- C 、封闭式提问
- D 、连珠炮提问
- 2 【单选题】
在这段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无效行为是()。 - A 、训斥
- B 、责备
- C 、忠告
- D 、安抚
- 3 【多选题】 在这段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使用的咨询技术是()。
- A 、开放式提问
- B 、封闭式提问
- C 、情感反应
- D 、内容反应
- 4 【多选题】 心理咨询师“你来这里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所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
- A 、开放式提问
- B 、直接提问
- C 、封闭式提问
- D 、间接提问
- 5 【客观案例题】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
- A 、间接询问
- B 、直接逼问
- C 、开放提问
- D 、封闭提问
- 6 【客观案例题】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
- A 、间接询问
- B 、直接逼问
- C 、开放提问
- D 、封闭提问
- 7 【客观案例题】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的技术包括()。
- A 、情感表达
- B 、情感反应
- C 、内容反应
- D 、内容表达
- 8 【客观案例题】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求助者()。
- A 、寻找不合理的信念
- B 、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 C 、对抗不合理的信念
- D 、建立合理的信念
- 9 【客观案例题】心理咨询师问“你知道你现在在哪里吗?”这表明其想了解王某的()。
- A 、空间知觉
- B 、常识
- C 、时间知觉
- D 、智商
- 10 【客观案例题】单选:在这段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运用了( )。
- A 、苏格拉底辩论技术
- B 、人际交往“黄金规则”
- C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 D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