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题
题干:1)工程概述××站一××站区段盾构施工属于××地铁×号线一期工程,由一条盾构区间和两座车站组成。区间盾构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2135m和2121m。区间盾构和车站采取平行施工。区间安排两台盾构机,从盾构始发井始发,向南掘进。本次始发两台盾构机将先后间隔100m,左线先行。右线在里程K16+254.21m处将旁边一栋12层高的建筑物,即南小街8号居民楼。由于此楼使用时间较长,楼体多处有拉裂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盾构穿越期间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安全。2)工程地质条件南小街8号居民楼地面标高约38.8m,其地层(工程勘探结果)自上而下依次为:3)监测项目(1)地表沉降监测在北小街8号楼前一南小街8号楼(从K16+000~K16+450范围内)沿每条盾构隧道中线,每隔5m布设一个地面沉降测点。每隔25m布设一个小断面,每个断面布设5个点;每隔50m布设一个大断面,每个大断面布设10个点。(2)建筑物沉降监测根据设计资料,在南小街8号居民楼和北小街8号居民楼上各布设6个建筑物沉降点。在南小街8号居民楼的附近再增加布设地面沉降点12个。4)监测实施方案(1)监测仪器:电子水准仪DL-101C、铟钢条形码尺,仪器标称精度为±0.4mm/km。(2)监测实施方法。①基点布设:在远离施工区相对稳定区域布设水准基点4个,在靠近施工区域布设工作基点6个。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构成闭合水准环线进行联测,严密平差取得基准点高程成果。②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在开挖前15天用冲击钻在地表路面钻孔,要求穿透混凝土路面,然后根据路面混凝土层厚度打入长10~40cm、直径16mm钢筋测点(在较坚硬的地面可选用膨胀螺栓),并用水泥砂浆回填密实,在穿过混凝土路面层部分使用套管隔离,保证钢筋与下部土体固结而与上部路面分离,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测点可高出地面2~5mm。测点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测点标志。③建筑物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直径20~30mm,长200~30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观测标志。④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时各项限差应严格控制在规定额度之内,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3次观测,3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5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⑤监测频率: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B时(B为隧道宽度),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2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周。5)拟提交成果清单(1)地表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2)建筑物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问题
题目:简述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①测量方法和设备的选择;
②监测网布设;
③测量精度和观测周期的确定。

- 1 【案例分析题】简述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 2 【案例分析题】简述滑坡监测变形观测点位的布设规定。
- 3 【案例分析题】简述变形监测工作的特点。
- 4 【案例分析题】简述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布设要求。
- 5 【案例分析题】简述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 6 【案例分析题】简述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 7 【案例分析题】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 8 【案例分析题】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 9 【案例分析题】简述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 10 【案例分析题】简述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热门试题换一换
- 以下用作矿井高程联系测量的是( )。
-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通常采用( )。
- 下面是有关水准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有( )。
- 测绘专业技术总结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第四部分为“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上交资料清单”的是( )。
- 简述该项目1980年西安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关系的建立方法及步骤。
- 地图制图要素分为哪些?试述其主要要素冲突处理。
- 坐标反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起、终点坐标,计算直线的()。
-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影响生产进度完成计划因素的是( )。
- 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保管测绘成果资料,不得( )。
- GPS定位测量,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观测时,应与高等级GPS控制网进行联测,联测控制点点数应大于( )个。

亿题库—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已有600万用户下载
